我在基層社區工作了26個春秋,社區的“喜、怒、哀、樂”時時牽動著我的心。我為一些居民的困苦得不到解決而憂心,為每一家的歡樂而高興,為社區欣欣向榮的和諧環境而有一種甜滋滋的感覺。社區工作千頭萬緒,始終有一項工作貫穿其中,就是調解。在從事調解工作中,經曆的是酸苦和辛辣,收獲的是喜悅與歡樂,這不僅調解了矛盾,化解了他人的心結,同時也調和了我的身心,讓我年輕,使我幸福。
我在二十餘年社區調解的實踐中形成了自己的調解風格:堅持以人為本,符合人性特點,引導人性正向需求,從情感共鳴,利益均衡,身心融合等方麵切入,形成調解的內推力;從傳統文化中吸收滋養,創新“以文化人”的社區文化,實現社區生態環境優化,人文環境和諧,構建調解可持續發展的外動力。我深深感恩黨和各級領導給我提供了調解工作的平台,多年來,自己有一個心願,將積累的調解案例整理出來,回報社會,推進社區管理。於是我克服多重困難,與王仕魁教授合作,將多年的調解經驗從理論與案例上進行歸納整理,希望能對從事調解工作人員具有開啟思路,對社區管理具有借鑒等作用。
本書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為“理論篇”,是對調解理論的思考與總結,突出一個“正”字,一正解百結;第二部分為“實踐篇”,精選16個調解案例,從不同方麵展示我的調解理念、思路與方法;第三部分為“社區教育篇”,為了營造調解工作的和諧環境而下的“軟功夫”。
本書能提供的啟示,我認為有如下幾點:
一、明確調解員的責任。和諧社會是一個有能力解決和化解利益衝突,並由此實現利益大體均衡的社會,在創建和諧社會的偉大進程中,麵對日益增多,並呈現複雜化和群體化特點的人民內部矛盾,社區調解員的作用舉足輕重。我曾經說過,實現社區和諧,不要看輕社區基層調解員的意義和價值,更不要低估做一個社區普通調解員的生命力所能達到的高度與潛能。
二、調解是社區管理動態平衡調控。調解即是管理,這是我始終如一的理念。社區調解表麵看起來是應付突如其來的事件,沒有定時,沒有定點,突然從意想不到的地方冒出意想不到的矛盾,讓人防不勝防,解不勝解。我清醒地認識到,暴露出來的是矛盾,其實質反應出的恰是社區管理的“病灶”,因而調解是一種在動態中糾偏與補救的應急管理、危機管理。故在任何時候,隻要社區需要,居民需要,我們就應該出現在那裏,以心化為利劍,解開一個一個當事者的心結;以心凝成熔爐,給社區管理網絡鑄上了一個一個的安全活結。我十分珍視調解在社區管理中的特殊作用,調解是發現社區管理漏洞的信息源;是完善社區管理的實驗室;是引導居民進行自我教育、自我認識、自我提升、自我管理的工作平台。因此在平時調解工作中沒有就事論事的膚淺,沒有頭痛顧頭,腳痛顧腳的忙亂,而是一次調解帶來一次社區管理的更新,一次次的調解,有力的推動了社區管理的持續發展。
三、調解為政府工作排憂減壓。調解工作是社會管理中不可或缺、具有整體意義的常態工作。調解與時代同行,與人民同心,與社會發展共命運,唱響的是和諧社會的主旋律。調解工作一頭連接著黨和政府,一頭連接著千家萬戶,是維護社會穩定的第一道防線,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依托。目前我國已經進入深化改革的關鍵時期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麵臨著政府工作與群眾的需求存在種種差距等前所未有的新問題,這是形成社會矛盾的深層原因,也是政府工作麵臨的巨大無形壓力。因此調解工作必須堅持從維護大局出發,堅持從維護最廣大人民最根本的利益出發,並在二者之間尋求平衡點,從源頭處疏導,尋找問題的關鍵,從而實現調解工作有效化、長效化,激發社區活力,形成社區合力。這樣的調解不僅在社區顯現出實際效果,而且在為政府工作排憂減壓方麵具有深刻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