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3章 高等教育德育方法隊伍的創新(3)(1 / 2)

3.兼職輔導員隊伍。調查數據顯示,具有兼職輔導員隊伍的大學排在第三位,約占7.9%。在兼職輔導員隊伍中,兼職輔導員與學生配備比例基本在1:100—1:300的約為7.6%,占被調查總數的1/100以上;1:301—1:400的約為0.3%,隻占約0.5/1000。

4.尚無輔導員隊伍。從調查的結果看,未設輔導員隊伍的大學較少,約占2.5%。據了解,這些大學學生德育工作主要依靠基層黨團組織和學生行政管理幹部以及班主任,其“兩課”教學與其他學校相同。

調查的數據表明,我國大學輔導員隊伍類型呈多樣化的特點,以建設專職輔導員隊伍為主要類型。同時,我們看到各種類型輔導員隊伍與學生的配備比例合計情況是,在200名學生以內標準配置的占被調查總人數的33.8%,超過標準配置的占66%,其中較大規模超過標準配置的占約31%,嚴重超過標準配置的達10%以上。這說明在加強大學輔導員隊伍建設中,科學合理配置輔導員仍然是一項重要課題。

三、加強輔導員、班主任隊伍的製度建設

德育製度和與之相應的大學德育工作者隊伍,是我國社會主義高等教育體係的重要組成部分,直接影響到大學生德育工作的成效。建立大學輔導員、班主任隊伍建設的長效機製,是當前促進大學輔導員、班主任隊伍建設的重要舉措,是加強和改進大學生德育工作的重要保障。

首先,應建立輔導員、班主任隊伍的職責體係。從體製上對這支隊伍的長遠發展給予有力保障,從而促使這支隊伍走上良性循環的軌道。目前我國大學輔導員製度尚不健全,大部分大學對輔導員的管理和職能劃分依靠曆史形成和製度外的運行。沒有一套完整的工作考評製度,這是導致大學輔導員、班主任工作不易被認可的重要原因。大學應大力推動有中國特色的大學輔導員、班主任工作考評製度,根據大學生德育工作的特點,采取量化管理與定性管理相結合的措施,增強對輔導員、班主任工作的有效管理。此外,目前大學輔導員、班主任德育職能普遍存在缺失現象,大量的事務性工作,已使輔導員、班主任的工作重心與大學生德育的方向有所偏離,其主要原因在於輔導員的工作職責、權限等尚未完全理清,存在職能邊界模糊帶。因此有必要對輔導員的職能進行重新梳理和劃分,逐步實現與輔導員身份相匹配的職責體係。

其次,加強自身建設,提升整體素質。加強輔導員、班主任隊伍建設必須重視發展和創新,否則隻能加速其邊緣化。輔導員、班主任要確立自身在學校中的地位,除了獲得外部的政策支持外,也必須通過不斷提高自身工作水平來證明自己。輔導員工作本身是一門科學,隻有進行深入研究與探索,才能更好地適應形勢的發展和工作的需要。長期以來,我國大學輔導員的研究工作明顯落後於形勢發展,相關書籍缺乏,理論深度不夠。輔導員、班主任應發揮對學生信息和問題掌握最多、最直接、最全麵的優勢,在日常工作中培養自己的研究意識,並在此基礎上完成自身的專家化轉變。從長遠看,職業化和專家化道路是輔導員、班主任更好履行其職責所必經的途徑。推進輔導員工作專業化,可通過實施輔導員資格考試、頒發資格證書等方式加以實施。

之一。培訓工作要常態化,列入有關部門的工作日程當中,也可考慮有針對性地開展專業化、專題化的培訓。通過各種有效措施,為全國的輔導員、班主任交流經驗、探討問題搭建良好的交流平台。

第四,加強政策支持,解決實際問題。輔導員、班主任隊伍的建設離不開強有力的政策支持。《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明確指出:“輔導員、班主任工作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第一線,任務繁重,責任重大,學校要從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關心他們,在政策和待遇方麵給予適當傾斜。”因此,在有關涉及輔導員、班主任職稱、職務等問題上學校要給予特殊考慮,優先解決。應將輔導員、班主任的考評納入全校教職工考核體係,考核結果與本人職稱聘任、職務晉升等直接掛鉤,獎優罰劣,充分發揮製度和考評的導向作用。對那些政治素質好、業務能力強、有發展潛力的中青年德育的骨幹予以重點培養。隻有建立起不斷進取的選拔、培養機製,才能在動態中優化學生德育工作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