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評論——我眼中的三國小說(1 / 3)

如果我沒有寫過三國文章,或許我會更理直氣壯一點,或者說會更客觀大膽點,但問題是我寫了點三國同人,所以本文就有譏諷他人、吹噓自己之嫌。於是,當我決定寫這篇探討三國類型小說優缺點的短文,一度考慮換個馬甲發上來,但,最終,我還是決定以真實署名發文,反正也給罵慣了。好,下麵就拉開架勢討罵吧,嘿嘿!

在網絡的架空曆史小說中,三國類的同人題材應該說是zhan有相當比重的,一部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一個係列的光榮三國遊戲,一腔腔沸騰於中華男兒血脈中的激情和熱血,注定了好勇鬥狠、希冀金戈鐵馬、指點河山的我們一起來創作三國同人小說,一起來欣賞三國同人小說。

本來,網絡寫手自己寫,讀者愛看不看,這是各人自身的事;有本事進各大文學網站VIP的,自是有一票忠實讀者在後麵支持,更與捂緊口袋的小白毫無幹係。但文學界有一說叫“文學評論”,網絡界俺就自創個“小白評論”,對一些我看順眼或不順眼的小說指手畫腳一番,以求自身一愉,兼帶引起諸位思考——無論你們或讚同或憤怒或扔磚頭,隻要思考了,就是我的成功,嗬嗬。

廢話說多了,下麵就來吧,俺指針對俺讀過的一些出名作品分類來發表評論:

武俠第一:《三國遊俠傳》

在我印象中,《遊》可以說是最古老的三國同人作品之一。這部老作品文筆精彩,對漢末的曆史文化背景描寫也頗為真實細致,乃是相當不錯的作品,尤其是劉表竟能規劃出偷襲許昌的戰略計劃簡直令我拍案叫絕。最令人感歎的是本書最大的特點——“文章內容緊扣標題”,全篇圍繞“遊俠”二字展開。

所謂“遊俠”,太史公老人家早引韓非的話說的明白“以武亂禁”,其譏諷也。古之俠者多為慷慨激昂之士,誌誠而輕生死,行非而懷信德,可惜後世不存,至漢則號為遊俠者多為豪強武者,乃為漢武所滅,當了漢末亂世,更是蛻變為武林高手、江湖豪傑了。

三國的世界是軍人的世界,古時的軍人,長戈大戟決蕩於千軍萬馬的沙場之上,後世小說家鼓吹的“兩軍對圓,武將單挑”隻是偶爾有之,就算是《三國演義》以單挑決定戰鬥勝負,那武將至少也是騎馬作戰吧,也沒聽說過什麼五花拳、金頂門之類的徒手搏擊高手可以在官渡戰場上耀武揚威;至於東漢魏晉時期的豪門世族在本書中也大放異彩,什麼四大世家、內門高手、外門弟子,隨便派幾個弟子支持一個軍閥就能割據一方,那幹脆各大勢力也別打仗了,讓那些上牆不用梯子、一拳打死一頭牛的高手們華山論劍算了。

喜歡這本書的人可能就是衝著書中武俠味來的,但俺有話說:架空曆史小說帶點武俠味並不是不可以,但如果“俠”過頭就成了武俠小說了,如果這樣的話,那麼我推薦大家去看民國時期的三國同人《反三國誌》,那上麵還有劍仙可以飛劍千裏之外取人首級呢!

三國網文帶武俠風味,本書可能是開山鼻祖,後世的三國網文不少都帶類似痕跡,可謂開一代文風之先河。故謂之為武俠第一。

偶像第二:《真髓》

大聲說一句:我的偶像是《真髓》!

文筆好、故事好、描寫細致真實……這些都不是重點。

小說的核心不是說故事,而是塑造人物形象,從這點來說《真》這部書真是沒說的,雖然僅兩卷,但塑造的曆史人物栩栩如生:荒漠孤狼呂奉先、雄才大略曹孟德,還有悍野凶殘的馬超、忠直機敏的魏延、老奸巨滑的賈詡……每一個人物,都不是作者生搬硬套按上評語,而是通過真髓的視角,通過一個個具體事例、一個個側麵展現、一點點補充豐滿,逐漸勾勒出立體豐滿的人物形象。如此文筆,實為網文罕見!個人最喜歡的,卻是第二卷末尾,劉備敲鑼打鼓以豬羊酒肉犒勞聯軍一段,大奸似忠、大滑似憨的大耳賊形象頓時躍然紙上,可作者偏偏什麼主觀話語也沒說,一切隻留讀者自行浮想聯翩……

重複說一句:我的偶像是《真髓》!

寫實第三:《新三國策》、《漢末風雲錄》、《漢末浮生記》、《漢末爭雄記》、《混跡三國》

這類書形式各異,但基本都有幾個共同點:

首先,注重符合曆史發展規律,基本沒有超前的舉措。幾部作品中有好幾個主角是未來人,可作品很小心的讓主角地行為符合當時社會,基本沒有幹擾曆史發展大方向,最重要的自始至終都未出現什麼民主、自由、三權分立、三三編製等。

其次,人物發展軌跡真實。作品無一例外,其主角都是從小人物爬起,踏踏實實曆盡艱苦磨難才攀登上高位的,雖然有主角特有的機遇和幸運,但他們的發跡道路基本還是讓人信服的,至少沒有出現默默無名的小子三言兩語就騙了一大票名人充當手下,三兩個月就割據一方了。

古人可能因閱曆見識在某些方麵不如現代人,但古人的智慧和能力絕對不能低估,尤其是一些曆史的名人,《漢末風雲錄》中關於弩箭三段射擊的事情就很能說明問題。在具體的操作層麵上,古人更加適應當時社會了,就拿行軍打仗來說,戰爭可不是我們看兩本兵法書、玩幾局遊戲、看幾部影視就能得來的,紙上談兵的趙括應恨自己沒有實踐磨練過,任你雄心滿腹,就連行伍中的瑣碎細節如行軍日行幾少裏、紮營選擇何地、斥候如何分派、情報如何分析、將士如何統禦、糧秣如何籌措……諸如這些不起眼的環節,諸位看官試問自己:能做得來嗎?

而作為作品的主角,多是出身寒微,無根無基,即使是一個現代人,無論他如何能幹,乍到生活方式風俗習慣完全不同的動蕩社會中,他能踏在古人的頭上、飛快地爬到金字塔的高層嗎?

再次,人物形象真實。一百個人心中有一百個哈姆雷特,同樣的三國演義和三國誌,個中人物大家的看法不同,寫出來的形象各異,擁劉擁曹、瑜亮孰智這些問題自可見仁見智。但有的小說,因種種原因,主角的智商和行為表現不盡如人意,在運氣無法說明一切的情況下,要讓主角成功隻能削弱醜化其對手的表現,這在部分三國小說中出場的曆史人物形象猥瑣單薄,如著名的醜角袁術,想淮南弟青年時以豪俠著稱,進入仕途後也一直是風雲人物,在漢末戰亂時也割據一方,雖然最終身死名滅,可是先後抗衡董卓、曹操、袁紹、劉備、劉表、呂布、孫策的袁術真的就隻是個弄臣嗎?尊重對手,就是尊重自己。寫實類作品在塑造曆史人物時,大多都表現出相當的尊重,出場人物各有分量,並非白送經驗的NPC。

寫實類作品,我喜歡。它們中的代表作就是《真髓》。

悠然第四:《天變》

在眾多三國網文中,《天變》絕對是個異數。當其他三國英雄金戈鐵馬、氣吞萬裏之時,我們的平安風雲侯卻悠然自在地徜徉在漢末的庭院中。這倒不是《天》文脫離了亂世、消弭了戰爭,相反,無論是黃巾肆略還是董軍屠戮作品中都有大量涉及,可拜作者獨特的散文化筆法和眾多側麵描寫之賜,漢末亂世的洶湧激流在《天》中搖身變成了潺潺溪流,血腥氣息淡薄了,讀者的注意力由獬豸搞笑式的怪力戰鬥轉移到了半大小孩兒的成長瑣事和人生際遇上,至少當初追書看的時候,我是更關心銀玲究竟是嫁給曹操還是留下來照顧弟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