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4章 圖書館管理(3)(2 / 3)

2精益生產和敏捷製造思想在圖書館管理中的應用ERP的精益生產思想強調的是“供需鏈”上個體的共同利益。與圖書館同一條“供需鏈”上的其他個體,一方麵因圖書館而受惠,另一方麵也為圖書館生存和發展提供條件。圖書館必須非常重視與這些單位和個人的關係,穩定與他們的聯係,做好基礎工作,以優質服務獲得社會的廣泛認可,建立良好的公關形象,形成一條穩定的“供需鏈”。圖書館的現有資源和服務滿足絕大多數讀者的絕大多數文獻需求的同時,要想方設法無條件地滿足用戶的一切合理的文獻信息需求,包括一些特殊的、個別的需求。

圖書館在接到讀者超出本館一般服務範圍和能力的需求時,要運用“敏捷製造”的管理思想,建立臨時文獻信息和服務渠道。目前,圖書館的現代化、網絡化、數字化的運用和發展,已有能力、有條件做到這點。在這過程中,圖書館的作用不僅是幫助用戶了解獲得文獻信息的方法,還要幫助他們實現獲得文獻優化,提高文獻的檢全率和檢準率,降低獲得文獻成本。對於檢不到的文獻,館員有義務向用戶提供準確的指導意見。

3強化圖書館管理過程中的動態控製

圖書館是一個動態發展的係統。圖書館在管理過程中,由於社會、科學技術發展和工作中千變萬化的問題,總會不斷突破原有的計劃和規章製度的框框。圖書館管理中的動態控製,首先是製度的動態控製,即建立一種製度動態完善的機製,不要等到問題成堆以後再去解決。如采用司法審判中的案例製的經驗積累方式,在遇到原來未能規範的一些問題後,在謹慎的論證的基礎上提出解決措施,獲得與該問題有關的環節、鏈外單位或讀者的認同,再進行處理,再經實踐、完善,則將其自動成為工作製度的一部分。

動態控製的另一個思想是提高隊伍素質,更新結構,增強服務意識,崗位責任要明確,獎懲措施要到位。這是圖書館完成任務,實現工作目標的最好保障。

(三)ERP引入圖書館管理中要達到的目標——強化圖書館的係統化集成化特征。

——使圖書館的業務流程更加科學合理。

——工作績效的動態反饋。

——運行更正規、更高效。

三、圖書館知識管理

知識經濟時代的管理,是致力於知識的有效開發和利用,努力構建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轉化與共享的機製、途徑,進而使智力資產轉化為新的生產力,創造出新的社會價值。“知識管理”要求把信息與信息、信息與活動、信息與人連接起來,更強調知識創新體係的建立,體現出一種符合時代發展趨勢的全新的管理理念。知識管理的目標就是能夠將最恰當的知識,在最恰當的時間傳遞給最恰當的人,以便使他們能夠做出最好的決策。這種全新的管理理念,給圖書館的管理帶來了新的挑戰和新的發展機遇。圖書館應跟上時代的步伐,抓住機遇,改革傳統的管理模式,實行知識管理。

圖書館知識管理是對傳統管理的拓展與深化,是以知識為主要要素,以智力資源配置為特征,以信息技術為載體,以學習為動力的管理,是以科學理論為指導的管理。

(一)圖書館知識管理的範圍

①知識捕獲的管理。

②知識產生的管理。

③知識傳播的管理。

④知識共享的管理。

⑤知識利用的管理。

(二)圖書館知識管理的內容

主要是管理所占有的知識和智力資源,這些資源具有再生性,可以複製、滲透、擴散、增值。這正是圖書館事業可以持續發展的動力和核心競爭力。知識包括三類:一是改進性知識,存在於任何部門;二是挖掘知識,來自於參考谘詢部門;三是創新知識,來自於情報分析和情報服務部門。

(三)圖書館知識管理的目的

圖書館知識管理的根本目的就是最大限度捕獲、挖掘、利用、傳播知識,為讀者提供有效的知識共享平台,提供可以獲取公開的知識信息窗口以幫助讀者做出好的決策,提升圖書館的形象,在為讀者服務的過程中促進自身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