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圖書館事業(2)(2 / 3)

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中國圖書館學會及其他專業委員會和圖工委的帶領下,進行了文獻資源布局研究和文獻資源調查及其成果,為我國圖書館現代化、網絡化作了充分的準備。

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後,圖書館現代化建設取得巨大進展:一是開通了圖書館與世界最大網絡Internet聯結;二是我國加速科學教育網和各地局域建設,實現了網絡化;三是大中型圖書館逐步實現了計算機管理,並進行數字化的研究和實踐;四是應用軟件研究有了重大突破。這樣,我國圖書館現代化步伐向前邁了一大步。

在這20多年裏,圖書館內涵建設,各類型圖書館、圖書館學教育、圖書館研究都得到了很大發展。新建、改建、擴建了許多圖書館,添置和增加了許多現代化設備;積極開展了對外交流,特別1996年第62屆國際圖聯大會在我國勝利召開,加強了國際圖書館界的聯係,交流了經驗,引進了許多新的思想和技術。所有這些,都使我國圖書館事業進入了由傳統圖書館過渡到現代化圖書館的新的發展階段。

50多年來,我國圖書館事業經曆了兩次變革。一次是解放初期的所有製變革,將國民黨統治期由地主、資產階級控製的圖書館收歸國有,為廣大人民大眾服務。這一重大變革,對我國圖書館事業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第二次是技術方法上的變革,從20世紀90年代初以來,一是把傳統的手工操作逐步用計算技術所代替。二是文獻收藏上向載體多樣化方向發展,既收藏傳統的印刷型文獻,也收藏現代的非印刷型文獻。

50多年以來,我國圖書館工作基本上是處於傳統的圖書館時代,從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開始,由傳統圖書館向現代圖書館過渡,也就是由傳統的管理方法和手工操作的傳統技術過渡到現代技術和傳統技術並存的階段。在這一階段,圖書館已經實現或正在實現網絡化、標準化、現代化,但是有些傳統的管理方法和技術方法仍在保存著、使用著,即國外所稱的“第二代圖書館”階段。

二、我國圖書館事業建設的主要成就

建國以來,我國圖書館事業的發展,有時快,有時慢,有時順利,有時受挫折。但從整體上看,新中國建立以來的圖書館事業還是取得了舊中國不能比擬的成就。

我國圖書館事業已初具規模,公共、高校、科學、專業、工會、兒童、街道、農村等各種類型的圖書館都得到了全麵發展,遍布全國各民族、各地區、各係統,初步形成了一個布局合理、藏書比較豐富、具有全國規模的圖書館事業體係。

各類型圖書館根據自身的性質和任務,麵向不同的讀者和用戶,開展了形式多樣的服務活動。在國家建設和社會生活中,在黨和政府的決策中,提供了大量的文獻和情報,產生了明顯的政治效果和巨大的經濟效益,在兩個文明的建設中已經或正在做出巨大的貢獻。

在圖書館基礎業務建設方麵,我國圖書館界也做了一些開拓性的工作。在黨和政府的關懷支持下,各類型、各係統圖書館及有關部門通力合作,我國已在統一編目、編製聯合目錄、編製《中國圖書館分法》、編製《漢語主題詞表》、編製《全國善本書總目錄》等方麵做出了成績,取得了成果。這不僅大大有利於更好地繼承和利用我國的圖書館財富,而且在對外文化交流中也起到重要的作用。

逐步完善圖書館學教育體係,發展了圖書館學教育。在黨的教育路線、方針、政策指導下,我們堅持了無產階級辦學方向,圖書館學教育規模和教師隊伍不斷擴大,教學內容不斷更新,加強了圖書館學、情報學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的教學和訓練,增設了管理科學、計算機技術、縮微技術等現代技術方麵的課程。並采取多形式、多層次辦學方式,分級培養專業人才,既培養大學本科生、專科生,也培養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進修生和函授生。一些省、市還舉辦了不同學製的專業班、中等專業學校和圖書館學職業班。此外,圖書館在職教育也有了很大發展。

根據我國圖書館事業建設和圖書館工作的實際需要,圖書館學研究的內容日益廣泛,涉及到圖書館學基礎理論、圖書館事業建設原理、科技情報服務、圖書館建築設計、藏書建設、文獻目錄著錄標準化、分類法、主題法、檢索體係標準化、目錄學、圖書館法等領域。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已經有不少人將其他學科的理論和方法應用於圖書館學的研究,例如讀者心理、圖書館統計、文獻經濟效益、圖書保護及行為科學與讀者工作的研究等等。這些富有新意的探索,對豐富圖書館學的內容和提高圖書館學的科學水平,都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