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 圖書館事業(1)(2 / 3)

三、我國圖書館事業建設原則

圖書館事業建設主要是受一個國家的政治、經濟、科學、文化、教育的發展水平的影響和製約。根據這一原理,總結我國半個多世紀以來圖書館事業建設的經驗和教訓,確定我國圖書館事業發展的主要原則。

(一)圖書館事業建設應與國民經濟和科學、文化、教育事業的發展水平相適應圖書館是社會知識信息的存貯和傳遞中心,是社會信息交流的一個子係統,是社會不可缺少的一個部分,是一種智力資源,能夠促進社會的經濟、科學、文化、教育的發展。但是,經濟是基礎,經濟的發展水平是影響圖書館事業發展水平的決定性因素。隻有經濟發展了,才能為圖書館事業的發展提供物質條件。同時,圖書館事業是科學、文化、教育事業的一個組成部分,又受到科學、文化、教育事業發展水平的影響,隻有整個科學、文化、教育事業發展了,才能促進圖書館事業的進一步發展。

為了使圖書館事業與經濟、科學、文化、教育事業的發展水平相適應,必須注意兩點:一是必須根據發展的需要和客觀的可能條件來安排圖書館事業的建設規劃,正確處理好需要與可能的關係,必須反對冒進和保守兩種傾向。曆史證明,隻有需要,沒有可能,事情是辦不成功的;隻有條件,沒有需要,事情辦得再多再好,也沒有價值、沒有意義。冒進和保守都會給圖書館事業建設的發展帶來嚴重的後果。1958年前後,由於對客觀條件缺乏正確的估計,基層圖書館的發展過於迅猛,超越了經濟發展的可能,出現了大起大落的現象。1962年以後,經過調整,適應了經濟發展,圖書館事業又穩步前進了。目前,我國圖書館事業與先進國家的發展水平相比,還有很大差距,顯得較落後,但是要趕上先進的發展水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我們必須利用現有的條件,努力去發展我國的圖書館事業,盡快縮小差距,不能超越經濟發展所許可的條件,不能脫離廣大人民群眾物質生活的實際水平。因此,我們在圖書館事業的發展中,必須一切從實際出發,才能穩步實現我國圖書館事業的現代化。

二是平衡發展。圖書館事業的發展與國民經濟的發展是相互製約的,必須保證相對的平衡。這種相對平衡,是指圖書館事業的發展速度與國民經濟、科學、文化、教育事業的發展速度是成正比例,圖書館事業的發展投資、物質條件的改善應與國民經濟增長速度成正比。

1949年以來,圖書館事業發展的曆史表明,每當與經濟發展相適應時,圖書館事業就發展,就前進;當圖書館事業的發展超越或落後於經濟發展的需要時,圖書館事業就會受到挫折。

(二)國家辦館與群眾辦館相結合

國家辦館和群眾辦館相結合,目的是為了發展國家和集體兩個積極性,加速圖書館事業的發展,以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

國家辦館,就是由國家根據需要和可能,從全局出發,直接投資興辦圖書館。目前,國家辦館是我國圖書館事業建設的主體,起著核心和骨幹的作用。

群眾辦館是對國家辦館的重要補充。由於我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群眾需求量大,經濟基礎比較薄弱,光靠國家投資辦館來滿足廣大人民群眾文化生活的需要,在相當長的時間內還難以做到。因此,依靠集體的力量和群眾的積極性,鼓勵多種途徑籌集資金,興辦小型多樣、方便群眾的基層圖書館(室),是發展圖書館事業,適應人民需要的重要原則和措施。

國家辦館和群眾辦館是我國圖書館事業建設的兩個方麵,是不可分割的。國家辦館是主骨和核心,群眾辦館是補充。群眾舉辦圖書館大都是基層圖書館,它們服務群眾最直接、最廣泛,影響也最深。因此,這就要求國家舉辦的圖書館,特別是縣級以上的圖書館,要熱情支持、扶植這些民辦圖書館。

(三)全麵規劃,統籌安排,分工協作,密切聯係實行全麵規劃,統籌安排,分工協作,密切聯係的原則,就必須做到:一是對我國圖書館事業進行統一領導,全麵規劃,集中管理,克服分散多頭,各自為政的現象。特別是要加強黨和政府對圖書館事業的領導,這是我國圖書館事業建設和發展的重要保證。二是逐步建立和完善圖書館網絡,努力開發文獻資源,實行資源共享。三是要統籌安排,合理布局,平衡發展。應逐步地妥善地解決我國圖書館事業在類型、區域布局以及內部結構等不平衡、不合理等問題,盡量滿足廣大群眾對圖書館資源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