④組織評審和發布“必備書目”“推薦書目”,改善了藏書質量和結構。針對中小學圖書館(室)原有藏書量不足、質量低、結構不合理等實際情況,國家教委條裝司從1992年開始,征集全國各家出版社已出版的相關圖書目錄和樣本,聘請有關專家、學者和有經驗的各類型中小學圖書館工作者參加,評審出適合於中小學使用的圖書館的《必備書目》(後改為《推薦書目》),並在《中小學圖書情報世界》上公布。後來有部分省市也開展這一工作,如江蘇、湖南、遼寧等省。這一工作,在特定的曆史時期和特定的情況下,對提高中小學圖書館(室)的藏書質量,改善藏書結構起了較大的作用。
⑤組織和提供裝備用書,促使中小學加大經費投入。
在評審《必備書目》的基礎上,對適合中小學使用的部分圖書,由於銷售過期斷檔,或者原發行數量少,市場上難以提供的圖書,有關部門與出版商、供應商合作,進行重新出版,或者組織力量重新編輯出版裝備用書。各裝備部門(如各級裝備站等)組織實施相關圖書供應,並采用多種措施,如利用批量供書的高折扣進行低價供書來吸引各校加大經費投入,有的采用配套經費政策(俗稱“釣魚政策”)來吸引各校加大經費投入,提高中小學圖書館(室)的藏書量、藏書質量,改善藏書結構。這一措施,在特定的曆史條例下也起了較大的作用。
⑥組織實施圖書扶貧項目,改善了部分貧困縣市中小學圖書館落後狀況。扶貧是我們社會主義國家在20世紀90年代開始實行的扶持貧困地區,走共同富裕道路,奔小康的一項政策。在圖書資料項目中,其經濟來源主要有四個方麵:一是國家撥扶貧款;二是世界銀行扶貧貸款;三是組織相關地區對口支援;四是發動機關、團體、個人捐贈。這一政策都是由各級教育行政機構的裝備部門組織實施,對改善部分貧困地區中小學圖書館(室)的落實狀況起了較大作用。例如,青海省國家扶持貧困地區義務教育項目的圖書配備費就有102318萬元,購書1692048萬冊,平均圖書達10冊以上。湖北省麻城市是個貧困縣市,共有人口110萬人,各類學校(含中專)817所,在校生20萬人,1994年由世行貸款110萬元,國家撥扶貧款130萬元,附加撥款160萬元,購書30萬冊。貴州省20個貧困縣,1996年世行貸款1100餘萬元,購書295萬冊,使這20個縣5000餘所學校生均圖書達2—3冊。
(二)提高了建館率,擴大館舍麵積,改善了辦館條件1966年以前,我國中小學建立圖書館比例很低,隻有一些老校、重要的學校和少數中心校建有圖書館(室)或圖書角,而且大部分沒有獨立的館舍,多數是由教室或其他用房改建的,根本談不上設立各種閱覽室。“文革”10年中,中小學圖書館(室)不僅沒有增加,由於入學人數的增加,有部分圖書館(室)改作教學用房,圖書被捆起來束之高閣。20世紀80年代,辦館方針作了重大調整,實行國家辦館和群眾辦館相結合,除了國家辦館外,采取多種辦館形式,接受團體和個人資助辦館,如福建的華僑中學、集美中學、江蘇的華羅庚中學、劉國鈞職教中心等,館舍麵積成倍增長。到1990年,建館率中學已達40%以上,小學已達20%左右。有部分學校建立獨立的新館,開辟了學生閱覽室、教師閱覽室或備課室。1990年以後,特別1991年《規程》發布以後,中小學建館率大幅度提高,館舍麵積迅速擴大,辦館條件大大改善。江蘇省1998年建館率,完中100%,初中77%,完小58%;現有中學近5000所,已有90%以上建有圖書館(室),小學2萬所左右,已有60%建立圖書館(室)或圖書角。1996年,南京市有中小學1789所,建館率已達到61%,現在已經達到90%以上。遼寧省盤錦市,1987年有395所中小學隻有13所建有圖書館(室);1995年,有463所中小學全部建立了圖書館(室),近幾年經過評審,全部達標。福建省1998年有中小學17534所,建館10696個,占61%,館舍麵積達標的,小學占11%,初中占18%,完中占39%,中專占46%;廈門市2000年共有小學365所,建館率達100%,平均館舍麵積達5975平方米,市屬小學平均達22966平方米,最高的思明區平均達10223平方米。湖北省麻城市是貧困縣市,有各類學校817所,20世紀80年代末隻有一中和師範學校2個學校有圖書館;1999年已建立圖書館707個,占86.54%,其中有6萬冊以上藏書的2個,萬冊以上藏書的95個,各村小學也大部分建立了圖書館。甘肅省中小學建館率,完中達到100%,初中達68%。有許多中小學建立了獨立的新館,有些重點中學圖書館麵積都在2000平方米以上,如江蘇的武進中學、金壇中學、泗陽中學,廣東華南師大附中,河北正定中學等等。其中江蘇省泗陽中學兩次建新館,總麵積已達5000多平方米;河北省正定中學圖書館,一期工程麵積達5593平方米,二期工程完工後,總麵積將達到10795平方米,將成為我國最大的中學圖書館。中小學圖書館建館率不斷提高,麵積擴大,辦館條件也在逐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