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開展人文教學豐富學生生活(12)(1 / 3)

〖HT〗1949年以來,我國的化學科學技術、化學工業獲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我國的鋼鐵產量從解放時的158萬噸(居世界第二十六位)上升到1993年的8880萬噸(居世界第四位);我國的能源在1992年超過12億噸,居世界第一位;1992年我國的原油產量達到14200萬噸,居世界第一位;1992年煤的產量達到11億噸,居世界第一位;水泥從1988年開始超過2億噸,連續5年居世界第一位;1990年化纖和有色金屬產量已居世界第四位;到1993年止,電石產量居世界第一位,合成氨和染料居第二位,硫酸、化肥、農藥居第三位。在科學技術方麵也

有許多重大成果。如1969年9月首次人工合成結晶牛胰島素;70年代合成人造金剛石;80年代製得鍺酸鉍晶體;1981年11月首次合成具有生物活性轉移功能的核糖核酸。這些都具有國際先進水平。

〖BT4〗(三)豐富的化學資源

〖HT〗不論是在陸地、海洋還是山區、平原,我國都蘊藏著豐富的化學資源,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我國的有色金屬品種齊全、儲量豐富,其中14種主要有色金屬的儲量均居世界前列。其中鎢礦儲量相當於國外總儲量的4倍,稀土元素儲量居世界第一。鐵的世界儲量為2260億噸,而我國已查明的儲量為400億噸;我國礦藏的潛在價值居世界第三位,僅次於前蘇

聯和美國;煤的儲量居世界第三位。這些豐富的化學資源為我國工業發展、經濟騰飛創造了

極為有利的條件。

〖BT4〗(四)化學家的高風亮節和優秀事跡

〖HT〗打開我國化學史,可以看到,從古代的煉丹家葛洪、近代的化學先驅徐壽到當代的化學大師侯德榜、範旭東、吳蘊初等,在他們身上充分體現了我們中華民族的浩然正氣。他們在特定的曆史條件下,所表現出來的忍辱負重、熱愛國家和人民,居安思危、勇挑重擔、變

革進取、奮發圖強、勇於攀登科學高峰的高貴品質是我們每個人學習的榜樣。

〖BT4〗(五)化學工作者艱苦奮鬥的創業史

〖HT〗許多科學家為了祖國利益,曆經酷暑嚴寒在南極開展探險、考察的事跡;大慶人頭頂青天、腳踏草地的艱苦創業精神;化學工業和鋼鐵戰線建設者們的豪言壯語,都能激發起學生繼承優良傳統,以國家為己任,發奮學習,刻苦鑽研的愛國之情。

〖BT3〗二、愛國主義教育的基本要求

在化學教育中,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要遵循以下基本要求:

〖BT4〗(一)自然聯係,有機結合

〖HT〗要根據化學教學的內容,自然聯係,有機結合,千萬不要牽強附會,貼標簽。例如介紹矽酸鹽工業時,滲透水泥工業的發展和瓷器的悠久曆史。講煤和煤的綜合利用時,穿插煤是我國首先發現和利用的,而且儲量豐富、品種齊全,產量已居世界第一位的內容。講氨基酸時介紹吳蘊初先生試製味精的事跡。

〖BT4〗(二)實事求是,切忌誇大

〖HT〗在講述礦產資源時,要評價適當,有科學根據。我們的礦產總量是豐富的,但人均量是較少的,以45種主要礦產為例,潛在價值約10萬億元,僅次於前蘇聯和美國,是個大國,但人均量低於世界水平,是個窮國;從品種講比較齊全,但某些重要品種是短缺的;從品位來講,我國的礦是貧礦多,富礦少;從開采難度講,是單一礦少,共生礦和伴生礦多,開采比較困難;從規模看,是中小型多,約占95%,而大型和超大型的少,僅占49%,所以開采成本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