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讀、練、知、結”是自學輔導教學特有的模式,這種模式經曆了“讀、練、知、導”的嚐試,最後還是被確認為“啟、讀、練、知、結”這種模式。可見“啟”在自學輔導中的重要性。“啟”就是老師在上課前的啟發、誘導,給學生創立情和境,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也就是傳統教學的導入。“啟”雖然隻有短短幾分鍾,或者三言兩語,但由於能夠根據教材特點,精心設計,通過恰當質疑問難,引導學生的好奇心,注意力和求知欲,誘導學習興趣,使學生處於積極思維狀態,對於提高自學能力,提高教學質量起到重要作用。
2.有利於培養學生自學能力
自學輔導教學按“啟、讀、練、知、結”相結合的學與教的課堂模式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擺在中心位置,從單純灌輸知識技能轉而著重培養獨立閱讀能力、思考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強調求學要自己去求,教不僅僅是教書,還教學生學習方法,變“學會”為“會學”,積極鼓勵學生形成良好的自學習慣,為學生創造學用結合的條件。
一般從訓練自學方法入手,培養學生獨立閱讀能力。首先是教師指導閱讀的基本方法,例如數學,它具有較強的抽象性和嚴密性,泛讀難於達到較好效果,教師引導學生逐詞逐句理解。對於概念中的關鍵詞語,通過教師認真指導,學生能深刻理解,同時教師教會學生勾畫課文重點,做必要標記,經過教師逐步引導和模擬,學生漸漸對閱讀的基本方法有初步掌握,並逐漸養成獨立閱讀習慣。在這基礎上,再由教師擬定提綱,指定重點難點,幫助學生閱讀理解,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同時教師做好小結,增強知識的整體性和係統性,有利於培養學生獨立的總結、歸納能力,使知識得到升華,使學生總結歸納能力得到提高。
在自學輔導教學過程中,教師自始至終注意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抓住課堂教學和重點和難點,進行適當啟發,打開學生思路,使學生思維能力不斷縱深發展,促使學生通過自己的思維活動獲得知識,掌握規律。自學輔導教學在培養學生自學能力過程是一個有計劃、有步驟、由淺入深、由學生的不自覺到自覺的誘導培養過程。課堂教學的“啟、讀、練、知、結”五步教學模式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是采用“設問—操作—反饋—練習—總結”方式,增加學生獨立看書自學時間,減少教師講解時間,盡可能讓學生自己去學習、去探索、去發現。
當自學輔導教學法提高了學生閱讀、思考這兩個自學的必備能力後,便十分重視培養學生的自信、自強等非智力因素,努力使學生在自學過程感到學有所得、學有所用,體會到通過自己學習真能學會,就是難度大的問題,通過努力一般也能解決,從而體味到成功的甘甜。至於對差生,教師則應給予更多的“偏愛”,作業盡可能當麵批改、當麵解決問題,鼓勵他們增強自信和勇氣,激勵他們努力向上,從而調動了每個學生的積極性。自學輔導教學,真正達到了麵向全體學生,全麵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動手能力。
無數事實證明,自學輔導教學能更有效地培養學生的主動獲取知識、理解知識、掌握知識、獨立思考和分析問題的能力,有效地發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了認知能力和認知水平,形成新的知識結構。同時也克服了學生對教師的依賴性。學生通過閱讀達到了渠道獲取信息,從而培養了自學能力,學習上獲得更大的成功。
問題解決教學模式
一、問題的類型
二、問題解決的含義
三、問題解決的策略
四、問題解決教學模式的實施程序
問題解決教學模式由來已久,此教學模式的要素是:第一,學生要有一個真實的情境——要有一個對活動本身感興趣的連續的活動;第二,在這個情境內部產生一個真實的問題,作為思維的刺激物;第三,他要占有知識資料,從事必要的觀察,對付這個問題;第四,他必須負責有條不紊地展開他所想出的解決問題的方法;第五,他要有機會和需要通過應用檢驗他的觀念,使這些觀念意義明確,並且讓他自己發現它們是否有效。這五步教學過程體現了問題解決模式的基本思想。
前蘇聯學者M.H.馬赫穆托夫認為,“問題教學”是發展性教學的高級類型,在這種教學結構中占主導地位的是對話設計和認識性作業,這些對話設計和認識性作業需要由教師係統地創造一些問題情景,並組織學生為解決教學問題而進行活動,同時也將學生的獨立探索活動與掌握已確立的科學結論最優地結合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