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序言(1 / 1)

自序

餘自幼受現實政治影響,讀大學主修政治教育專業。曾聞師雲:可以明道,亦可以誨人。餘信其言。後從教數十載,樂於教書育人,喜好讀書求道。然至不惑之年,書讀駁雜,道亦茫然。雖能勝人之口,卻難服人之心。

一次喬遷,偶見《論語批注》一書(為“文革”時期出版),翻閱幾章,竟不能釋手,興趣漸濃。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與;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和而不同;和為貴……

聽夫子之言,入乎耳,存乎心,如坐春風!直麵現實人生,不由慨然長歎:如此至善教誨,人生達道,凡幾千載,吾華夏子孫,皆奉為圭臬,且流芳普世。不想當代國人,受西學之惑,逐名利之私,竟至數典忘祖,棄如敝屣,幾近學絕道喪,豈不令人扼腕痛惜!

餘遂萌讀經之念,又尋《大學》《中庸》《孟子》《荀子》《周易》《禮記》及老、莊等經書拜讀,益覺華夏文明,博大精深。每讀聖賢教誨,雖道理平實,卻通情達理,直指人心。始知做人之道,乃找回放失之心,彰顯人性之善,居仁由義,立命安身,修齊治平,窮獨達兼……漸對儒學肅然起敬,高山仰止,雖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古人雲:“行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非。”餘雖半生迷途,幸一朝聞道。此後半日教書,半日讀經,淡泊名利,潛心向儒,追尋聖賢足跡,立誌明道修身,學而無倦,思而有得,神交古人,樂以忘憂,十載如斯。

儒學誠非完美無瑕,其誤解局限之處,如日月之蝕,人皆見之。然瑕不掩瑜,畢竟儒學為華夏五千載文明之積澱,愈顯其彌足珍貴,其精神不滅,其價值永存。故弘揚儒學精粹,傳承往聖絕學,使之融通古今、繼往開來,服務和諧社會,助力中華騰飛,乃吾輩責任。

謹以此十年積醞之講稿,奉與當代之學子,以綿薄之力,解讀儒學做人與人生主旨,感悟做正直坦蕩君子,走仰俯無愧人生之快樂與價值。

又及:書中引述之儒學文獻資料及往生先哲之思想觀點,因無法一一列舉,在此一並表示敬意和感謝。書中觀點和引述文獻如有偏頗、疏漏或錯誤,均為餘學識淺薄所致,亦敬請讀者諒解。

李斌寫於“尚書房”

己醜年十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