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良為了避免項羽的遷怒,以韓國為幌子,陪著韓王成跟著項羽一起回轉家鄉了。臨走之前,給劉邦出了個好主意,讓劉邦把入蜀的棧道燒了個幹幹靜靜。這一招障眼法收到了奇效,項羽戒心大減。
劉邦向項羽低頭了,那是迫於形勢。但你我皆是芸芸眾生,又怎能識得出劉邦注定要貴為天子。迫於項羽的威名,沛公,兄弟們對不住了。兵勇逃跑的消息流水價似的傳來,蕭何並不以為意。當文職人員以渾厚嘹亮的嗓音發出“韓信”兩個字的時候,蕭何坐不住了。此人若走,沛公大事去矣。
皎潔的月光傾瀉在遼闊的漢中大地上,一撥又一撥的駿馬載著各色兵勇逃命一般的奔馳。隻有一個人不停地回首翹望,突然眼前一亮,他追來了。不錯,那匹玩命奔跑的馬背上,玩命揮動馬鞭的那個人正是蕭何。
“蕭何逃跑了”,軍營中殺豬般的聲音此起彼伏。劉邦不由得全身涼了一半,似乎被別人卸掉了膀子一樣,痛苦不堪。在痛苦中夾雜著一絲憤恨、無奈,但此時最多的感觸還是痛苦。他不甘心相信自己眼前發生的一切,他對自己太自信了,對蕭何太過愛惜了、也太過敬重了。我無法想象這兩天劉邦是如何挨過,內心對蕭何是如何的企盼。初時的憤怒漸漸轉換成一種祈求,隻要蕭何你回來,我一切既往不咎。劉邦的誠心感動了上蒼,蕭何回來了。失而複得的劉邦此時又喜又怒,但此時卻是九分歡喜,一份怒氣,不自禁的說了一句話:“你小子怎麼跑了?”
“我去追逃跑的人”,蕭何如是說。
“你去追誰了”,劉邦打破沙鍋問(紋)到底。
“我去追韓信”,蕭何的回答讓劉邦懵了。就在刹那間劉邦定然轉換了心意,如若你再逃跑,小心我翻臉不認人。但麵對自己如此器重的人,劉邦絕不含糊隱藏。他真實的表達了自己的內心想法:“你不追蟹將追蝦兵,分明在騙我老人家嘛”。麵對如此坦誠的劉邦,此時的蕭何就算鋼刀架在脖子上也決然不會離開他了。接下來劉邦和蕭何的一番對話讓劉邦接受了韓信。不接受行嗎?為了留住蕭何啊。
韓信受到了劉邦的禮遇,施展人生抱負的時刻到了。打鐵要趁熱,此時的韓信知己知彼,用他豐富的經曆和橫溢的才華給劉邦上了生動的一課。
韓信首先發問:“你和項羽比誰強?”
劉邦實話實說:“項羽強。”
韓信絕不給劉邦留麵子,繼續接過話茬子:“我看你也不如項羽。”
韓信實話實說,用現實形勢狠狠的扇了劉邦一個大耳刮子。劉邦還沒還沒反過味來,韓信就遞給了領導一堆甜棗。
第一顆棗:項羽有萬夫不當之勇,但不能選賢任能,一介莽夫而已;第二顆棗:項羽愛麵子,耳根子軟,又不喜歡把過多的功勞分給出生入死的兄弟,時間一長,誰還給他賣命啊;第三顆棗:項羽不遵守懷王和諸侯的盟約,跑回家去當土財主。把好吃的好喝的分給自家人,大夥都對他不滿意;第四顆棗:項羽嗜殺成性,不過是個強盜。他已失天下民心,不足為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