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的子嬰不禁要喟然長歎了,人生就像打電話,不是你先掛,就是我先掛。新王登基,舉行祭祀大典當天,子嬰裝病不起,騙得趙高親自來請,結果不言而喻,趙高的電話先掛了。子嬰卻是難得的治世良才,卻怎奈一輩子“潛龍,勿用”,剛剛“見龍在田”,卻已然再難“飛龍在天”了。
劉邦大軍攻下了武關,繼續向鹹陽進發。鏟除了趙高的子嬰迅速判斷當前形勢,作出正確的軍事部署。他下令加強嶢關(今陝西省藍田縣東南)防禦,增加重兵把守。
當劉邦的大軍來到嶢關之下,內心是波濤起伏,感慨萬千。這兩年多的奮戰即將看到了結果,正要下令發起總攻,卻被張良阻止了。張良並未強攻,而是虛張聲勢,多張旗幟。這樣一來,秦軍軍心搖動,正在秦軍軍心不穩之時,張良趁熱打鐵,把天下數一數二的酈食其和陸賈派到了秦軍大營遊說。秦軍將領允諾了,劉邦正待簽字,張良又變卦了。
張良少年曾得奇遇,黃石公曾其兵法,名為《素書》。現今流傳的是被列為武經七書的《黃石公三略》。如果說《孫子兵法》教人臨戰的應變方法以及如何選擇時機,那麼《三略》則是告訴我們如何在沒有機會的情況下,創造機會也要上。張良創造了這樣一個難得的機會,他深諳兵法韜略:“用兵之要,必先察敵情。視其倉庫,度其糧食,卜其強弱,察其天地,伺其空隙”。好容易等來了伺其空隙而立於不敗之地的時機,他焉肯放過?他建議劉邦率軍繞過嶢關,翻越蕢山(陝西省藍田縣西南),發動突襲。一來截斷秦軍退路,二來出其不意,將戰備鬆弛的秦軍打一個措手不及。
果然不出張良所料,劉邦大軍在藍田南郊大破秦軍,而後又追擊到北郊一頓暴打,此時秦軍連談判的資本都沒有了,隻能乖乖的束手就擒。
轉眼間到了公元前206年的10月(秦朝以10月建寅,作為一年歲首之月),劉邦大軍來到霸上,秦朝政權土崩瓦解,徹底沒有反抗的機會了。識時務者為俊傑,子嬰明白當前的形式,出城迎降,大秦王朝的印璽符節如數的交於劉邦手中。
十七年的帝國,一百三十三年的王國,五百七十三年的封國,大秦王朝在摸得著、看得見的現實中徹底的消失了,不禁想起了賈誼的《過秦論》:“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和杜牧的《阿房宮賦》:“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曆史的車輪並沒有因為秦朝的滅亡而停息,他早已經準備好,迎接下一場戰鬥。
起點中文網www.qidian.com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起點原創!手機用戶請到m.qidian.com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