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外有音
君子身處世間,心中都應該有一個行事的準則,天下事有的應該做,有的則不應該做,一旦遇到違背自己的良心與正義的事情,就算可以給自己帶來巨大的財富和利益,仍然要堅決拒絕。
因此,為人需當行則行,當止則止,有所為,有所不為,不可任意妄為,這樣才能仰不愧天,俯不怍地,堂堂正正,光明磊落、了無遺憾地走一生。
智者不貴尺之璧而重寸之陰
智慧點金石
“新儒家”的代表梁漱溟先生曾說,一切事物都是逝逝不已的,有如川流。正如兩千多年前,先聖孔子在河邊說道:“奔流而去的是這樣匆忙啊!白天黑夜地不停留。”滾滾東逝的江水是不會再複返的,正如匆匆而過的時光。
時光的流逝確實無情也無奈,它能讓一個英雄白發蒼蒼,也能讓一個傾國傾城的美人容顏老去。歲月像一把無情的刻刀,它讓我們每個人的臉上都留有它的痕跡,每個人都成為它的雕塑作品。麵對時光我們每個人都顯得那麼渺小,難怪古人常歎自己是滄海一粟。在看到眼前奔流不息的江水時,人們難免會覺得人生苦短。時間每時每刻都在流逝,就像那從不歇息的流水一樣無情,沒有人能讓它們停下匆忙的腳步。可是,就是這樣的流逝依然不能引起我們的重視,人們在繁忙的生活中,似乎感覺不到“逝者如斯夫”。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人類的曆史就是在時光中建造的,我們每個人的曆史也同樣如此,時間能建造一切,亦能摧毀一切。
故事苑:曲徑通幽
極短的時間,如果能毫不拖延地充分加以利用,也能積少成多,能做更多的事,從而離成功越來越近。
卡爾·華爾德曾經是愛爾斯金(美國近代詩人、小說家和出色的鋼琴家)的鋼琴教師。有一天,他給愛爾斯金上課的時候,忽然問他:“你每天要練習多長時間鋼琴?”
愛爾斯金說:“大約每天三四個小時。”
“你每次練習,時間都很長嗎?是不是有個把鍾頭的時間?”
“我想這樣才好。”
“不,不要這樣!”卡爾說,“你長大以後,每天不會有長時間的空閑的。你可以養成習慣,一有空閑就幾分鍾幾分鍾地練習。比如在你上學以前,或在午飯以後,花上5分鍾去練習,這樣,彈鋼琴就成了你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了。”
14歲的愛爾斯金對卡爾的忠告未加注意,但後來回想起來覺得真是至理名言,並且他從中受益匪淺。
當愛爾斯金在哥倫比亞大學教書的時候,他想兼職從事創作,可是上課、看卷子、開會等事情把他白天和晚上的時間完全占滿了。差不多有兩個年頭,他不曾動筆,他的借口是“沒有時間”。後來,他突然想起了卡爾·華爾德先生告訴過他的話。到了下一個星期,他就把卡爾的話用於實踐。隻要有5分鍾左右的空閑時間,他就坐下來寫作100字或短短的幾行。
出乎意料,在那個星期快結束的時候,愛爾斯金竟寫出了相當多的稿子。後來,他用同樣積少成多的方法創作長篇小說。愛爾斯金的授課工作雖一天比一天繁重,但是每天仍有許多可以利用的短短餘閑。他同時還練習鋼琴,因為他發現每天短短的間歇時間,足夠他從事創作與彈琴兩項工作。
時間不能增添一個人的壽命,然而珍惜光陰卻可使生命變得更有價值。
弦外有音
曆數古今中外一切有建樹者,無一不惜時如金。古書《淮南子》有雲:“聖人不貴尺之璧,而重寸之陰。”漢樂府《長歌行》有這樣的詩句:“百川東到海,何時複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晉代陶淵明也有惜時詩:“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唐末王貞白《白鹿洞》詩中更有“一寸光陰一寸金”的妙喻。魯迅先生對時間的認識更深刻,他說:“時間就是生命。無端地空耗別人的時間,其實無異於謀財害命。”
最吝嗇時間的人,時間對他最慷慨。因此要抓住今天,盡可能少依賴明天。記住: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孔子的人生價值觀
智慧點金石
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每天粗茶淡飯,累了便枕著彎曲的手臂小憩一會兒,生活的樂趣自在其中;用不義的手段獲得的富貴名利,對於我來說,不過如天邊的浮雲,任它飄遠而無所憾。
這段話是《論語》中最具文采、最優美的一段話,形象地描繪出孔子的價值觀與人生觀。孔子說,隻要有粗菜淡飯可以充饑,喝喝白開水,彎起手臂來當枕頭,靠在上麵酣睡一覺,便感到人生快樂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