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2章(1 / 2)

我自小是個聽話懂事的孩子,更兼之乖巧的很。說不上嘴甜,但是對長輩恭敬,平輩尊重,小輩喜愛。又不是貪懶的性子,手上的活計做的又快又好。不說家裏的爹娘哥哥嫂子姐姐姐夫都是喜歡的,就是鄰居間都是和和氣氣的。

長到了該說親事的年紀,家裏的門檻恨不得被上門的媒人踩平了。但是爹娘都不願意讓我早早的定了親事,隻推說年紀還小,家裏還想留兩年。家裏的哥哥姐姐都成了家,我是個小閨女,爹娘想多留兩年也在理。

長到了十五六歲,身邊的姑娘們都訂了親,我的親事還沒影兒的時候,爹娘才開始著急。

等到了李家村的李大雷托人來說了親事,爹娘就有些心動了。

那媒人說的好,大雷已經將近二十了,年紀不小,不像是毛頭小子了,肯定知道疼媳婦兒。家裏人口簡單,上麵沒有公公,隻有一個孀居的婆婆。跟一般孤兒寡母的貧苦比起來,李大雷更是有過人之處。家裏良田數畝,前些年在外還攢了不少的身家。因為大雷隻兄弟一人,那婆婆也是個好脾氣的,隻要以後生下了兒子,日子便沒什麼不好過的。

我爹娘覺得這樣的人家好,女兒再是勤力,也要找個家境殷實的夫家,日子畢竟好過的多了。

我爹娘托了親戚去李家村走訪了一回,確實如此,才跟李家說定了這門親事,雖說沒有過了明路,但是也等著找了好日子就上門下聘了。

我漸漸的不出門了,隻在家裏織布做針線,等著出嫁。家裏的幾個哥哥嫂嫂也都打趣我,我雖沒見過那大雷哥,也憧憬他的模樣,兩人婚後是否能踏踏實實的過日子。

後來,李家村的村家不知道怎麼的也求上了,而且隱隱的說著,大雷哥前兩年在外的時候遇到了禍事,這幾年漸漸不出去了,就是家裏的收成也一般般,怕是走了背運了。要是姑娘嫁進去,真的走了背字兒,恐怕就不好了。

這樣的風聲傳出來,我爹娘都慌了神兒。李大雷的事兒並不需要多打聽就能知道,兩年前,大雷確實是落魄歸家,後來就漸漸的出去少了。

因為李大雷的事兒,就斷了跟李家結親的意思,反正李家那邊也沒有下聘,隻是家裏長輩說說,無憑無據的。我爹娘又偷偷的走訪了孫家,倒是看中了。孫家求親的是三兒子,家裏有二兒子撐著,還有四間大瓦房,日子過得不錯。而且,幾個兒子都是爭氣有出息的,隻要肯幹,哪有日子過不出來的。再者,不說孫家的幾個兒子都是能幹的,就是家裏的姑子還有二嫂子也十分的勤快。

女子婚事,不過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是我也隱隱的覺得不對。隻是,親事已定,收了孫家的聘禮,我就是孫家的媳婦了。

但是,嫁進去之後,我才知道根本就不是那麼回事兒。

說是說四間大瓦房,孫家娘求親的時候說的是那四間大瓦房都是給三房的,但是,這四間大瓦房是二嫂進門才蓋起來的。我的新房隻占了一間,兩邊的廂房都是泥坯草房。家裏人口多,尚未分家的就有一個二哥,還有一個小兄弟。

我默不作聲,隻兀自做針線,織布掙錢。以前在家,我是小姑子,哥哥嫂子,姐姐們都讓著我。再者,我針線好,家務活也做得不錯,家裏人都歡喜我。但是,家裏一個二嫂,就生生的壓了我的風頭。小姑子小叔子心裏隻有二嫂,倒是對我這個三嫂沒那麼熱絡。隻有婆婆對我十分的歡喜。

我心裏不免有些難過,也不理睬他們,隻抓了孫田跟我一起努力過日子,想要生生的壓下二房那邊一頭。反正,以後小叔成了家,咱們肯定是要分家的。這四間瓦房不是咱家的,也至少能得個兩間吧。

二嫂子也是個賢惠的,但是,這一個兩個的孩子,爹娘帶著就費了老大的功夫。這些做飯做家務的活兒就落到了我的身上,小姑子是家裏的嬌客,使喚不得的,我隻能自己扛著。

拉拉雜雜一大家子的人,統共就一個織布機,我原本是想織布賣錢的,沒想到,堪堪隻夠家裏的人口穿用的。

一開始我還想著賢惠,但是日子漸長,慢慢的也生出不滿來。我們三房孫田無疑是個壯勞力,更不用說我還能貼補家用。倒是那二房的,雖說也是兩個勞力,但是還有兩個孩子要養活。二哥常年是不在家的,隻有二嫂一人下地幹活,家裏的重活計,大多是攤在了孫田跟孫中的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