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人掌的刺具有記錄氣候的功能。某些氫和氧同位素在刺中的分布比例往往受到年降雨總量的影響。由於這些刺隻有幾個月的壽命,因此它們能夠記錄上述同位素的分配比例以及當時的降雨情況。位於仙人掌底部的刺通常要年長於那些位於仙人掌頂部的刺。因此,通過對仙人掌不同位置的刺進行采樣,科學家便能追蹤沙漠中的氣候變化。仙人掌能夠存活175年甚至更長時間,由於過去的氣候監測水平參差不齊甚至根本沒有記錄,因此這些黃沙中的植物能夠為沙漠地區的氣候變化提供重要的參考數據。
“大樹王”見證開村曆史
廣州番禺石碁鎮的淩邊村最早開村於宋末元初,位於該村環村西路上的一棵700歲的樟樹,被稱為該村目前遺留下來見證當初開村情形的唯一活著的證物,同時也被稱為番禺區現存最長壽的“大樹王”,它在2300多村民的心目中一直享有“聖物”的地位。該區首批樹齡超過100歲以上的古樹名木清單已經公布,共有890棵大樹王榜上有名。這一數字比此前廣州市各區登記在冊的古樹名木總數還要多出48棵!番禺區政府特別出台了相關保護措施,並由政府財政撥款,按照每棵古樹每年300元的標準,組織專門人手對其進行細致的護理。
奇怪的“龍門樹”
江津區嘉平鎮天水村有一棵百年黃葛樹,8米長的樹根樹梢橫跨石板大路,形成拱高3米的門狀弧形,當地村民稱做“龍門樹”。據村上長者介紹,40多年前,常有孩子上樹玩耍,時間一長,樹梢被壓彎接地,好事者用石塊將樹梢就地壓緊,久而久之樹梢竟紮根地麵,讓這棵黃葛樹分不清哪頭是幹,哪頭是梢。
蘭花竟與恐龍同齡
蘭花是地球上最普通的植物之一,可是它的年齡究竟有多大?哈佛大學研究人員根據對一隻遠古蜜蜂標本的研究發現,蘭花竟早在恐龍時代就存在了。2000年,科研人員在多米尼加共和國發現一個遠古時期蜜蜂的標本,並在蜜蜂背上發現了大量蘭花花粉。從這些花粉中提取的DNA樣本顯示,這些花粉竟形成於1500~2000萬年前,而進一步研究顯示,花粉的遺傳基因卻源自更久遠的年代。科研人員重新計算了蘭花這種植物起源的年代。根據推算,蘭花大約出現於7600~8400萬年前,差不多與恐龍生活在同一時代。在此之前,科學界一直存在有兩種觀點,一種認為蘭花出現於3600萬年前,而另一種則認為蘭花出現於更早的1.12億年前。自從達爾文提出進化論以來,生物進化論專家就一直對蘭花與眾不同的進化過程感興趣,但是由於蘭花是地球上最龐大、種類最繁多的植物,其花期較短,集中生長在熱帶潮濕悶熱的氣候條件下,再加上花粉不易傳播等原因,科學家沒有發現蘭花的化石,至今也未能準確地判定蘭花起源的時間。經過研究認為,蘭花出現於6500萬年前,也就是說,在恐龍滅絕時期,蘭花才剛剛出現。大約在白堊紀和第三紀係時期,蘭花開始普遍繁殖,並取代了地球上許多其他的植物。
昆蟲眼中的世界
花的顏色是引導昆蟲尋花的標誌之一。由於視覺光譜不同,昆蟲眼中的花朵與人類看來其實完全不同。挪威科學家、攝影家羅斯萊特通過拍攝自然光和紫外光下的對比照片,看到了昆蟲眼中神秘的色彩世界。
蒲公英的降落傘
蒲公英屬菊科植物,開出黃色的花朵,成熟時冠毛展開,像一把降落傘,隨風飄揚,把種子散播各處,傳宗接代。
性感的花
“熱唇草”與它的外貌非常貼切,一般生長在特立尼達和多巴哥以及哥斯達黎加的熱帶叢林中,有意思的是。這種奇異植物的花朵一般會盛開長在兩片“嘴唇”之間。一場叢林疾雨過後,鮮潤的“嘴唇”中間含著一朵小巧的花朵,使她更顯妖嬈。
天然的植物染料
植物染料藍靛是中國藍印花布所使用的一種特殊的植物還原染色材料。采集藍草製作藍靛在中國的古籍中早有記載。我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植物染料來進行織物染色的國家。不過可以用來製作藍色植物染料的藍草除了蓼科的蓼藍之外,還有十字花科的菘藍、豆科的木藍,爵床科的馬藍等等。靛藍色澤濃豔,亮麗而不嫵媚,凝重而不失自信,幾千年來一直受到人們的喜愛。我國出土的曆代織物和民間手工藝品上都可以看到靛藍樸素優雅的豐采。隨著環境保護意識的提高,用藍草染就的天然植物纖維織物及製成品越來越受到現代人們的青睞,成為時尚流行的一個重要部分。
植物可以美容養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