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6章 體態語(3)(1 / 3)

至於性別上的體現在於:社會要求男性表現動作時剛強一些,要求女性柔美一些。如果失當,男人則會被說成“女裏女氣”,女人就會被稱作“男人婆,女強人”等等。

在《非言語交際概論》中還指出了對體態語的要求:規範體態語。認為表現動作和表情“要得體、優雅、靈活自然”。這是對體態語的審美要求了,俗話說:“坐如鍾、站如鬆、行如風”,優雅的體態語反映了一個社會的文明程度。

體態語具有民族性:

一個身體動作在某一民族中可能毫無意義,而在另一民族中則意義重大。到國外去,得對這個國家的體態語有一定的了解,否則會導致交際失敗:下文是《八十天環遊地球》第十章路路通赤腳逃出廟來的一個片段,反映了體態語的民族性。

(32)可是當他路過瑪勒巴山,看見那座美麗的寺院的時候,他忽然心血來潮,想到裏麵去看看稀罕。但是有兩件事他全不知道:第一,某些印度神廟有明文規定禁止基督徒入內;其次,即便是信徒進廟,也必須先把鞋子脫在門外。這兒應該說明:英國政府為了政策上的需要,很尊重並保護印度的宗教,不論何人即便是對本地宗教稍微有一點褻瀆,也會受到嚴厲的處分。路路通一點也沒想到會闖下大禍,就象平平常常的遊客一樣走進了瑪勒巴山的寺院裏,他正在欣賞那金碧輝煌光彩奪目的印度教的裝飾,突然被人推倒在神殿裏的石板地上了。原來是三個僧侶怒氣衝衝,撲了過來,扒下了他的鞋襪,給他一頓老拳還夾雜著一陣臭罵。

葉蜚聲《語言學綱要》寫道愛斯基摩人用一個拳頭連打對方的腦袋表示打招呼。如果挪移到其他不用這種方式打招呼的國家,肯定引起糾紛。經常聽到幼兒的學英語的兒歌“點頭yes,搖頭no…”但在印度,點頭表示不同意,搖頭表示同意。

我國蹺起大拇指,是稱讚對方,在英國、澳大利亞等國,這種手勢表示想要搭車,而在希臘,急速地翹起大拇指,則是要對方快快“滾開”的侮辱語。

(33)一個日本人問一個美國旅客,機場是否提供行李車服務。美國人想告訴他,機場不但提供行李車服務,而且還是免費提供!於是他用了人人皆知的表示“OK”的圓形手勢作答。然而對那個日本人來說,這個手勢表示“錢”,因此,日本人斷定行李車服務收費昂貴。而這時,旁邊一位突尼斯人看到了這一幕,於是認為美國人在對日本人暗示“他是一個卑鄙無恥的小偷”,讓他小心點,否則殺死他。

(34)有一首歌叫《假如幸福的話,你就怕拍手吧》,其中有一段是“假如幸福的話,你就跺跺腳吧。”當我們唱起這一段時,總會把幸福和跺腳聯係在一起。在耿二嶺的著作《體態語概說》第49頁中寫道:“中國人生氣時,常跺腳以示發作。漢字躁字,以足為義符,就透露了這一體態和急躁的意義聯係。《史記》有‘溫舒頓足而歎。’康濯《我的兩家房東》有:這老子頓著腳,就跑進北屋亂罵開了。但在德國,跺腳卻用來叫好。”

(35)對於數字,用體態語表示時,各民族也各有不同。在耿著《體態語概說》第50頁寫道:“中國人用來表示1的手勢,和歐美人有時一致,有時不一致——歐美人還伸出大拇指來表示1,這在中國表示呱呱叫,或頂呱呱,在日本翹大拇指表示老爺子。

中國人表示2的手勢,(v字形)手背超內,這個手勢在英美表示勝利、成功;手背朝外,則表示傷風敗俗。

中國人表示6的手勢,在夏威夷成立問好動作,要伴以晃動。

中國人表示9的手勢,在日本用來表示偷竊。

中國人表示10的手勢,在英美表示祝走運,或表示與某人關係密切。”

(36)另在網上看到:中國人表示“2”時,常伸出中指和食指,英美人則用這一手勢表示勝利(現在的中國也引用了此表示法);中國人表示八時伸出食指和拇指,而英美人通常用這一手勢表示“2”。曾經一位在上海進行商務談判的美國人在飯店用餐時點了啤酒,服務人員問他要幾瓶,這位商務人員伸出食指和拇指。很快服務人員送上八瓶啤酒,美國商人看了目瞪口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