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誌》曰:汾水出汾陽縣北山,西南流者也。漢高帝十一年,封靳強為侯國,後立屯農,積粟所在,謂之羊腸倉。山有羊腸阪,在晉陽西北,石磴縈委,若羊腸焉,故倉阪取名矣。漢永平中治呼沱石臼河。按司馬彪《後漢郡國誌》:常山南行唐縣有石臼穀。蓋欲乘呼沱之水,轉山東之漕,自都慮至羊腸倉,將憑汾水以漕太原,用實秦晉。苦役連年,轉運所經,凡三百八十九隘,死者無算。拜鄧訓為謁者,監護水功。訓隱括知其難立,具言肅宗。肅宗從之,全活數千人。和熹鄧後之立,叔父陔以為訓積善所致也。即此羊腸倉也。又南逕秀容城東。
《魏土地記》曰:秀容胡人徙居之,立秀容護軍治,東去汾水六十裏,南與酸水合,水源西出少陽之山,東南流注於汾水。汾水又南出山,東南流,洛陰水注之,水出新興郡,西流,逕洛陰城北。又西逕盂縣故城南。《春秋左傳·昭公二十八年》,分祁氏七縣為大夫之邑,以孟丙為盂大夫。洛陰水又西,逕狼孟縣故城南,王莽之狼調也。左右夾澗幽深,南麵大壑,俗謂之狼馬澗。舊斷澗為城,有南北門,門闉故壁尚在。洛陰水又西南,逕陽曲城北。《魏土地記》曰:陽曲胡寄居太原界,置陽曲護軍治。其水西南流,注於汾水。汾水又南,逕陽曲城西南注也。
嶽麓書社1995版
妙語擷萃
因水以旆地,即地以存石。
綠水平潭,清潔澄深,俯視遊魚,類若乘空。
延伸閱讀
鏈接一:“酈學”
《水經注》自成書後,經過了北魏末到隋朝統一這一段戰火年代得以保存下來,隋唐時期一直做為官書藏書,唐朝中期以後逐漸流人民間,以後曆代研究者層出不窮,到了明末清初形成了“酈學”研究的一個高潮,出現了一批研究成果。
“酈學”是研究《水經注》的一門學問,從自然科學到人文科學無所不包,為各學科的學者所傾目。
鏈接二:金殿
金殿是雲南省著名的風景名勝區,占地1773畝。金殿公園位於昆明東北郊7公裏的鳴鳳山上,占地2000餘畝,屬國家級森林公園,集自然景色、文物古跡和人造園林、華夏曆險城融為一體,是昆明的大型風景區之一。金殿名勝區創建於明萬曆三十年(1602),明崇禎十年(1637),銅殿遷賓川雞足山,清康熙十年(1671),平西王吳三桂重建現存這幢重簷歇山式真武銅殿。完全用青銅鑄造的銅殿,在驕陽下殿宇熠熠生輝,耀眼奪目,故人們又稱為金殿。
鏈接三:《水經注》的世界地位
日本的酈學家森鹿三,是京都大學名譽教授,他曾於1964年到1970年間在該校舉辦一個《水經注疏》訂補研究班,結果於1974年出版了由他主持的《水經注》日文節譯本《水經注(抄)》。
古今中外的學者文人都如此熱衷於《水經注》一書的研究、校訂補充及推廣普及,無疑證明了這部有著1400多年曆史的古書獨特的光彩和不朽的魅力。它的確是一部“難得的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