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5章 專業新聞寫作(8)(1 / 3)

在信息高速公路上,我們用手交談,鍵盤敲得多快就能說多快,屏幕上飛快地跳出對話。“領袖”(以下簡稱D)開場就說:“網絡將會改變人生,你的人生。”在我們互道職業之後,倒是D先發問:“你認為網絡是何?”與此同時,我的問題也跳上屏幕:“你為什麼自投羅網?”D說:“我喜歡帶網的活動,兩年等於兩百年,在網絡上!”

瞬間,“咖啡桌”邊又來了幾位新朋友,他們立即反應:“好像在采訪誰某某?”我立即再報:“我是北京的一個記者。”還未容我表達問候,上海人已經說出:“不好。”還有的說“采訪吧。”有的說“網絡上沒有時間。”有的說“可以單獨談嗎?”等等。我說:“我想嚐試網上采訪的樂趣。”D說:“我想嚐試被采訪的樂趣。”然後立即補充:“你還可以嚐試其他樂趣,比如當總編。”這我聽說過,眼下已經有人用網絡上的信息編輯報紙了。我說:“在網上采訪,在我,在許多報社記者是第一次。”D說:“我會有很多第一次,在網絡上。”

幾乎在同時,到場的幾位命令我報出名字,我見網友們都是英文名字,於是用鍵盤敲出:“fishman”,漁夫的意思。有人立即直譯:“魚人,太含糊。”還是D高屋建瓴:“fishman,願者上鉤。”我想,是的,本漁夫今晚在網上作業定有大收獲!

如果你看得那麼大,就有那麼大今晚來到上海,與D的交談最多,他入網已經兩年,從事信息作業。我問:“你前麵說網絡可以改變人生,請談談好嗎?”D說:“網人都是坦誠的,我更自由,比如說,可以接受你的采訪,空間更大,就像女孩子想當演員,她們也想改變生活。”

“你每天在網上待多久?你獲得過實用信息嗎?”“信息需要讓人知道,最佳途徑就是網絡,它會滲透到每個地方。網絡服務將是未來最大的產業,商機無限,最適合年輕人從事,靠頭腦成功,不靠很多資本,同時發揮最大潛能。”

D問起我來:“有無網絡方麵的報道,北京的記者多說一點嗎!”我來不及回答,一個勁地發問:“網絡與人生關係那麼大麼?”“如果你看得那麼大,就有那麼大!1890年,人們有問,汽車這個怪物有用嗎?”“有用。”“有用!”在一旁的兩位耐不住寂寞,開起玩笑了。

D說:“1895年,誰會用電話?”“我,你呢?”還有人在胡亂插話。

D說:“1997年,網絡有何用?比如,有好多人第一次約會是在汽車上。”

“聊天”。“用處太大了。”旁邊的人開始回答D。

D終於急了:“後來的,打住!!”

我立即說話:“請朋友們盡情聊,這網上采訪得到的就是不一樣!”

D立即告我:“網上沒有采訪和被采訪,完全交互式。”

我知道我此刻的角色一時令網上的這些人難以接受,但我又不想“偷采”,我必須道明身份,必須連續發問,機會難得。“網上最吸引人的是什麼?”

“大家一起玩兒。”

“dongdong! 一槍斃了你,一槍斃了他!”

“網上可以結交許多朋友。”

D說:“我不知其他人是誰,可以暢所欲言,不承擔後果。”

此刻,我們這一“會場”出出進進已經有11個人了,“人多嘴雜。”D發出歎息。

在上海已經待了整整一小時,因為人聲嘈雜,我決定暫時退出,便告再見,不速之客瞬間便撤回北京。

網上風景無限

晚上8點到9點,我從正在網上的名字裏挑了一個“student”(學生,以下簡稱S),他呼之即來,我們談了一個小時。

初到網上,新鮮得很,感覺層出不窮。首先,網上多直率。我告訴S,我今天第一次上網;他才上網半年就對我說,你有點落後了。——其次,你必須敲字快。他出三四句,你出一句,就會讓對方受不了。我告訴他,我打得慢;他說,沒關係,不過看來你確實有點慢。——在網上,彼此是隱身人,可感受對方性格,卻看不見音容笑貌,也看不出性別。S正在上大學二年級,學經濟的,知道我比他大好多,立即說,我可以叫您大哥了!——在網上,是交互式的交流,你腰纏萬貫也罷,宅子多深也罷,在這兒可狂不起來,網上居民是平等的,機會也均等。——在網上,你還得有錢,網絡信用點一分鍾一毛錢,網絡時間用金錢換取,你得有一定的資金支持。S入網沒有爹媽的銀子,完全靠自己勤工儉學。因而,他接受我的采訪後,立即問,可以給我點信用點嗎?我應允。——在網上,還有比金錢更重要的,是得有一定的境界。在這裏,你可感受到不同凡響的人生規範,網人關係即是人格體現。

“大哥,你真的是記者嗎?”S跟我交談老半天了,還是有點不敢相信。我說:“是的。”他說:“您是如何想到在網上采訪的,佩服,中國第一人!”

網上采訪是不是第一人我不清楚,此刻,我感受到,這麼一個突然撞進來的居高臨下連連提問的討厭的家夥,他們沒見過,他們不適應。這也是他們的第一次。我告訴S:“你是最早接受網上采訪的人!”——後來,瀛海威公司一位總監助理對我說,報界以網上采訪的形式進行報道的,你們《科技日報》是第一個!

我還在追擊。“你是學生,為什麼急切上網?”

“交朋友啊,提高境界,提高水平,嚐試新的生活方式呀,要是有錢我就天天在網上待著。”

“網上風景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