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玄楠(1 / 2)

第三章玄楠

“弟弟,其實剛才那位小姐也是清秀可人,心地善良。你怎麼不問問她家在哪兒,父親是誰?然後納入後宮呀?哈哈!”藏青調侃著。

“那哥哥你怎麼不問呢……”淺綠說道。

“我是因為喜歡陸華濃,所以沒有問。”藏青故作深沉,繼續調侃。

“不是陪我散心的麼,華濃,我該怎麼辦…”說著,語氣漸漸低落。

“弟弟,隻要娶了那個蒙古格格做皇後,你可以納她為妃的。”藏青安慰道。

“可是我想給她最好的。”

“現在西南有番鎮割據,南邊有台灣的反叛,北邊又是蒙古虎視眈眈,與蒙古聯姻的確是個最好的選擇。”藏青說道。

這番話一說,讓淺綠細細思量,過了會兒,他說道:“我需要一點時間來接受這個選擇。”

在欽帝,哀帝的時候,東北的女真部落竟一點點壯大,成了女真金國。而楚國則是因為多年來重文輕武的國策使軍隊一點點喪失戰鬥力。最重要的是,製度的腐敗,讓皇室更加奢靡,皇帝更加昏庸,豪門世家更加貪汙,更加欺壓百姓。金國竟一路南下,攻破燕京,虜走了欽帝,哀帝。一起被帶走的還有那些皇後,皇妃,皇子,公主,還有大臣和豪門世家。繁華的燕京本是遍地繁華,遍地黃金,然而剩下的是一片蕭條和女人的哭喊聲。幾乎沒有什麼世家逃出來。

然而,玄楠的祖父高帝是欽帝的庶子,當時正帶著一支軍隊在長江下遊抗洪救災,才逃過一劫。高帝的治水方式一下子讓災情緩解,而且又是這樣的體恤愛護百姓,親自為在雨中挖渠修壩的士兵和民夫煮飯,熬薑湯。當時,又麵臨這樣的國恥,高帝在一眾將領和百姓的呼聲中,在杭州登基。後來高帝將皇位傳給了嫡子武帝。武帝一生致力於收複河山,在他將要收複燕京前舊傷複發,去世了。他去世的突然,也沒有嫡子,武帝的弟弟,大將睿親王在四個幼年皇子中,立了四皇子玄楠為帝,年號中興。中興兩年,楚國收複故都燕京。如今是中興十三年,玄楠就要親政了。然而他要做的是似乎並不比他祖父,父親,叔父所做的輕鬆,交給他的是一個危機四伏,百廢待興的楚國。

這些玄楠從來都明白,他一直希望自己可以用自己的智慧和努力保護楚國和楚國的黎明百姓。

回到宮中,玄楠和玄棟第一件事就是去建章殿向太後請安。

走過漢白玉的台階,有著精美鳳紋的門被宮女緩緩打開,太後一襲墨綠色的宮裝坐在正殿。見到兩個兒子來了,倒是高興得很,說道:“阿楠,阿棟,你們多出宮看看可以體會民生疾苦。”

“母後說得是,兒子會記在心裏的。”玄楠說道。

“阿楠,哀家想讓你身邊的陸女官來陪伴,你覺得這樣行嗎?”太後泯了口茶,說道。

“兒子宮中的人認字又機靈的女官就這一人,若母後要了她去,兒子處理公務有些不便。”玄楠正色道。

“既然這樣,哀家會指派一個德行學識更出眾的,服侍皇帝要的是本分和忠誠,不需要太機靈。哀家看陸女官的機靈服侍哀家更合適。”太後看起來似乎一點也不會讓步。

待玄楠正要出口反擊時,玄棟搶先道:“母後,此事也不是那麼急,日後再說吧。皇上還要準備明天進士們殿試的題目。現在,大學士周先生正在未央宮等著皇上的召見呢。母後若是無事,兒子與皇上這就告退了。”說罷,跪下磕了頭。同時,拽了拽玄楠的衣角。

“兒子告退。”玄楠會意,也跪下跪安了。

在回未央宮的路上,兩人在皇宮蜿蜒曲折的石子路上走,兩邊是鬱鬱蔥蔥的紫薇,枝頭仍然還有著盛開的花朵,樹下確是一地落紅。深深的吸入一口氣,滿滿地是濕潤淡雅的香氣。在鬱鬱蔥蔥的間隙裏,宏偉的未央宮就在那兒。

“快到未央宮了,臣就不送了。”玄棟說道。

“可是,朕還想晚上與皇兄練劍。”玄楠說。

”那臣可以晚上再進宮。”玄棟說道:“宗親還是少接觸政務些,這樣對皇上好,對臣也好。”說完,玄棟行禮告退。

“皇兄,路上當心些,晚上朕會來找你的。”玄楠說完,就向未央宮的方向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