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國平,現任鎮海中學校長,被譽為“中國長三角最具影響力校長”、“連創奇跡的浙派名校長”。曾先後獲寧波市優秀教育工作者,寧波市十大青年科技創新獎、寧波市有突出貢獻專家等稱號。從2000年8月任鎮海中學校長至今,兼任民進中央委員、民進寧波市副主委、鎮海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為寧波市名校長、寧波大學兼職碩士生導師、浙江省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海風吹拂夢想
那一年,他承受著巨大的壓力接任了鎮海中學校長的職務;那一年,他開始真正實施自己的教育理念;那一年,他將自己的命運和鎮海中學聯係在了一起。如今,當他談起曾經時,他說,因為每一天都會收獲一種幸福感,所以注定了我會踏踏實實地繼續我的教育事業。
他叫吳國平。
誰能想到,這樣一個熱愛教育事業的人,居然曾經下鄉務農了四年,徹底與學習切斷了聯係。吳國平曾以為自己的一生可能就這樣了,但是也許真的是冥冥之中注定,時隔四年後,他獲得了參加高考的機會。他把自己初中時的書從雜亂的物品中翻找出來,又從鄰村借來了一些書本,開始準備複習。可是時間十分緊張,他隻有一個月的時間。而他又不可能因為要複習看書,而不去生產隊幹活。於是,他隻能白天去勞作,晚上回到家,在昏黃的燈光下,埋頭認真看書。因為這樣,複習的進度十分緩慢,所以他不得不將書本帶到了他工作的地方。在烈日炎炎的正午,當其他勞作的人們都在樹蔭下休息的時候,吳國平卻將書本捧在手心裏,無暇顧及這炙熱的溫度,無暇顧及他們的談笑風生,隻是想把書本看一遍再看一遍。
功夫不負有心人,吳國平憑借自己長期的知識積累順利地通過了考試。這在當時是多麼榮耀的事情,他立刻成了村裏的驕傲。他說當時不懂得填報誌願,也不知道該報什麼專業好,在那個時期的農村,誰都沒有接觸過這樣的事情。而最後他填報了師範,也許就是這樣,他的一輩子注定了將與教育結下不解之緣。
來到寧波師範慈溪分校後吳國平才知道,在140多名學生中隻有3個學生是以初中學曆考上的,而他是數化班中唯一的一個初中生。可想而知,在之後的學業中他將遇到多麼大的困難!他說,剛開始上課的時候,根本什麼都聽不懂,完全不知道老師在講些什麼,那麼多的內容都是他之前從來沒有接觸過的。在一次考試之後,他產生了退學的念頭,他覺得在這個學校他似乎是如此的格格不入。但是,當這個念頭剛出現在他的腦海中,他耳邊就仿佛聽到了母親的那一聲聲催促“快去做功課!快去做功課!”怎麼能辜負家中老母親的期望?於是經過一番激烈的思想鬥爭之後,吳國平下定了決心,發誓一定要好好完成學業。在接下來的幾年中,他努力學習,虛心向身邊的同學老師請教,成績很快就升到了班裏的前幾名。他說,其實隻要自己想做了,什麼不可能都將成為可能,命運就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
畢業後,吳國平被分配到了鎮海的一所中學擔任高中化學老師。其實化學並非他的強項,所以那段時期他白天教學,晚上則不斷學習補充化學知識,完善自己的教案,就這樣過著邊教邊學的生活。吳國平任教後的第一個畢業班裏有5位學生參加了當時的高考,其中一個學生還取得了化學91分的高分,他當時真是激動壞了,他說,這至少證明自己的教學方法還是得當的。
在教師職業取得一定成就之後,不甘平庸的他又開始規劃自己新的人生,盼望能有機會接受更高的教育。在一邊工作一邊學習的過程中,吳國平耐心等待著命運的青睞。經過努力,1983年他終於考上了紹興師專。
每一次的蛻變,都是因為懂得在困難中要堅守,要守得霧散雲開。之後,吳國平被調到了農村的一所技校擔任副校長,後來他又通過了專升本的考試。1996年,他又被調到教育局擔任教育局副局長的職務。盡管從事了很多的職業,但吳國平從來都沒有忘記過他的教育理念。也許,正是這份堅持,正是這份心意,才能讓他在這個如此浮躁的時代裏,還能堅守住自己的一片淨土,而那片淨土,就是他的校園,而他,就是那個守護者。
這一路走來,不管多少風風雨雨,都化解在了吳國平淡淡的笑容中。這是一個心態極好的人,但又是一個最會堅持的人。當他的夢想在萌芽的時候,他就知道他要一步步走下去。鎮海中學校長的職務,給了他一份榮譽,但更多的是責任與艱辛。但是,他已經愛上了這份守護者的工作,他要將滿滿的愛全都奉獻給他的學校,他的學生,他的老師。
追求品質教育
許多人都一定聽說過鎮海中學,而對這所學校最深的印象就該是2010年高考的那段時間。鎮海中學的高考成績十分輝煌,浙江省前10名中有7名學生是來自該校,甚至包攬了前4名。那時候的印象中,大家可能都覺得鎮海中學是一所應試教育很強的學校,學生的學習壓力非常大,培養的都是書呆子。而在采訪了吳國平之後,這種印象在我們腦中已經蕩然無存了。
吳國平告訴我們,他並不在乎每年鎮海中學的成績有多輝煌,他更在意的是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的確,2010屆畢業的學生在大學所擔任的職務中,基本每個學生都參加了學生會、社團、班委等工作,可謂是綜合發展,並不是一個一個隻知道埋頭讀書的小書呆子。
此外,我們也了解到,鎮海中學的文學社都是由同學自己采訪,寫稿,編輯,出書的,其中《梓蔭花》這本書在校園裏更是廣為人知。吳國平本人也十分支持在不影響學習的情況下,每個學生都能有自己的興趣愛好。他告訴我們,鎮海中學的教育是希望幫助學生擁有一個豐富的人生。鎮中三年,每個學生都有機會擁有一兩個特長,不是為了高考加分,而是為了他們以後的人生能變得更加豐富,生活質量能不斷提高。為了幫助學生在學校裏找到自己的特長,讓每個人都有發揮潛能的機會,學校開設了“學子講壇”,定期舉辦“校園十佳歌手”、“十佳主持人”、“鎮中十佳學生”、“鎮中研究之星”以及各類或綜合或單項的評比。
吳國平說過鎮海中學的教育首先要為學生打開一扇思想的門,把人類最美好的東西呈現給學生,讓他們去看、去聽、去想、去行,去鑄造一種個性美。在鎮海中學的校訓中,有“健美”一詞,吳國平告訴師生們,它不僅指身體的健康,也指人性向真,人性向善,人性向美。我想正是因為學生、老師的“健美”,才有了如今鎮海中學的“健美”。
在與吳國平的談話中,讓我們印象最深的就是他說不是每個人接受相同的教育就是公平,真正的公平應該是針對不同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教育這句話。這類似於古人孔子所說的“因材施教”,不過在現實條件下,現在的老師要麵對的是上百個學生,不可能做到孔老先生那樣的“因材施教”,所以針對於這一點,吳國平提出了“彈性製度”。即在老師布置作業的時候,不能太過“公平”,作業應該分為兩類,一類是基本作業,要求每個學生必做;一類是彈性作業,同學可以根據自身出發有選擇地做。另外,課堂也是有彈性的,學生並不被限製在自己的教室裏,有5%~10%的學生允許跨年級上課。學生史寒朵因為在高一結束時,已經把高中物理課程全部學完,因此高二的物理課她就可以不用上,去圖書館或實驗樓自習。在鎮中,像史寒朵這樣的學生還有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