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文化創意與會展經濟的理論基礎(4)(1 / 3)

2.均衡的實現

會展品牌消費均衡的“市場行為”基礎,一是指消費者【7】需求的層次特性和效用逆減規律,二是指消費者偏好基礎。如前所述,消費者在展會中的購買行為直接受其消費心理所影響和支持,其出發點是欲望與需求,而消費者的欲望與需求不僅有其無限性,而且具有層次性。馬斯洛的需要層次論指出,當人們的某種低級需求得到滿足後,追求高級的需求就成了驅動行動的動力。但消費者在一定時間內消費某一商品時,隨著消費量的增加,邊際效用逐漸減少。消費者在消費行為中的這兩個特征:需求層次上升規律和邊際效用遞減規律,既是會展品牌迅速發展的理論基礎,又是會展品牌、尤其是會展質量效應致力擴展的直接動力。一方麵,隨著人們對物品量消費的增加,人們的需求總是由數量需求向質量需求轉變,質量需求的層次不斷提高,而會展品牌,在消費者心目中成了產品的標誌,因為成功的會展品牌滿足了消費者的心理需求,形成了消費者對成功品牌的追求與迷戀,形成會展品牌忠誠;另一方麵,消費者對成功品牌的迷戀與追求又提升了成功品牌的知名度,而高知名度又促使品牌的所有者積極創造條件,提高產品質量。正是從這個意義,有專家指出:“消費過程的邊際效用遞減導致數量需求向質量需求轉變,而這種轉變則可以反過來阻止邊際效用下降,引起邊際效用的回升。在這種情況下,隻有較高質量的產品才能適應需求過程的變化。

(1)會展質量與標準化

標準是對一定範圍內的重複性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統一規定。它以科學、技術和實踐經驗的綜合成果為基礎,以獲得最佳秩序,促進社會效益為目的,經有關方麵協商一致,由主管機構批準,以特定形式發布,作為共同遵守的準則和依據。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對標準的定義是:“得到一致(絕大多數)同意,並經過公認的標準化團體批準,作為工作或工作成果的衡量準則、規則或特性要求,供(有關方麵)共同重複使用的文件,目的是在給定範圍內達到最佳有序化程度。”ISO特別強調:標準應建立在科學、技術和實踐經驗的堅實基礎上,以促進獲得最佳社會效益。

1)標準的種類

標準按層次分類可分為國際標準、區域標準、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和企業標準。

A.國際標準。由主權國參加組成的世界性標準化組織,按一定的工作程序,通過有組織的合作和協商,製定發布的標準。國際標準在全球範圍內適用。世界貿易組織頒布實施的《貿易技術壁壘協議》(WTO/TBT)要求各成員方在製定本國的標準時,應以國際標準為基礎,把采用國際標準作為消除貿易技術壁壘的主要手段。被WTO承認或國際公認的國際標準製定組織主要有: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國際電工委員會(IEC),食品法典委員會(CAC),世界衛生組織(WHO)和國際電訊聯盟(ITU)等20多個國際組織。

B.區域標準。由區域性國家集團或標準化團體為其共同利益而製定發布的標準。如歐洲標準化委員會(CEN)、泛美標準化委員會(COPANT)等製定的標準。區域標準隻能在該區域的國家集團範圍內適用。

C.國家標準。由合法的國家標準化組織製定和發布的標準,在全國範圍內適用。我國的國家標準分為強製性標準和推薦性標準。強製性標準,標準編號以GB開頭,在全國範圍內強製使用;推薦性標準,標準編號以GB/T開頭,是自願采用的標準。

D.行業標準。由行業標準化組織製定和發布的標準,在該行業範圍內適用。行業標準是當無國家標準時,根據本行業的需要而製定的,一旦有了國家標準,對應的行業標準應自動廢止。目前我國近40個行業共製定了50000多個行業標準,包括3000多個強製性標準,標準編號為行業的漢語拚音首字母加順序號。如紡織品行業標準編號以FZ開頭。

E.地方標準。由地方標準化製定機構製定發布的標準,在該地方使用。當有相對應的國家標準時,地方標準應自行廢止。地方標準隻有省級以上地方政府的標準化部門有權製定和批準,我國目前有7000多項地方標準,地方標準編號以DB開頭。

F.企業標準。由企業製定發布的標準,用於指導企業的采購、設計、製造、銷售、服務、管理以及其他業務。一般情況下,企業標準的製定應以國際標準或國外先進標準、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為基礎。若有強製性標準時,企業標準必須完全達到強製性標準的要求。我國目前有60多萬個企業標準,企業標準的編號以Q開頭。

2)標準按性質可分為技術標準和管理標準

A.技術標準。對標準化領域中需要協調統一的技術事項所製定的標準。技術標準是最大的一類標準,可以進一步分為:基礎技術標準、產品標準、工藝標準、檢測試驗標準、設備標準、原材料標準、半成品標準、外購件標準、安全衛生環保標準等,其中產品標準是最多的一類標準。

產品標準是對產品的結構、規格、性能、質量和檢驗方法所作的技術規定。它是產品生產、檢驗、驗收、使用維修和貿易洽談的技術依據。對保證和提高產品質量,提高生產和使用的經濟效益具有重要意義。產品標準的主要內容包括:產品的適用範圍;產品的品種、規格和結構型式;產品的主要性能,如物理性能、化學性能、電磁性能、使用性能、可靠性、質量等級;產品的試驗、檢驗方法和檢驗規則;產品的包裝、貯存、運輸和安裝要求;產品的維修、回收和廢棄處理。

B.管理標準。對標準化領域中需要協調統一的管理事項所製定的標準,是對管理目標、管理項目、管理程序、管理方法和管理組織所作的規定。管理標準是管理機構為行使其管理職能而製定的具有特定管理功能的標準。管理職能一般包括對管理對象和過程行使計劃、組織、監督、指揮、調節、控製等職能。管理標準可分為:管理基礎標準,管理程序標準,管理業務標準和工作標準。

管理基礎標準是管理標準體係的最高層次,是從其它各類管理標準中提煉出來的共同標準,它可分為管理用術語、符號、代號、編碼標準和文件格式或統一標準。管理程序標準是把各管理環節在空間上的分布和時間上的次序加以明確和固定,規定過程和活動秩序的標準。管理業務標準是對某一管理部門在管理活動中重複出現的業務,依據管理目標和要求,規定其業務內容、職責範圍、工作程序、工作方法和必須要達到的工作質量所做的規定。工作標準是對每個具體的工作(操作)崗位做出的規定。

質量管理體係標準(如ISO9000,TL9000,QS9000),環境管理體係標準(ISO14000),職業健康與安全標準(OHSAS18000),食品安全體係標準(HACCP)是典型的管理標準,是管理基礎標準、管理程序標準、管理業務標準和工作標準的綜合。

3)會展標準對會展質量的影響

標準是判別產品質量好壞的客觀依據。會展質量的好壞是通過計量校準檢測的手段判斷其是否達到標準的要求來判定的。會展企業和社會建立科學、有效、保證能力強的計量校準、檢測機構是標準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保證產品符合標準必不可少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