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小草民劉季(1 / 2)

公元前256年,楚國沛縣豐邑中陽裏(村)發生了一件喜事,兩個男孩同一天降生。這兩個男孩一個降生在劉家,一個降生在盧家。劉家與盧家關係不錯,鄉親們聽到這個消息,感到可喜可賀,紛紛抬著羊與酒去兩家湊熱鬧,搞得中陽裏就像過節一樣。

盧家給兒子取名為“綰”,是為盧綰。劉家比較窮,懶得給兒子起名字,就依鄉間習慣,隨便按順序給他起了個“季”字。”季”是老四的意思,純粹是符號,談不上什麼美好的含義。這可不是老劉輕視這個小兒子,其實這個小家夥的兩個哥哥也是這個待遇,老大名叫劉伯,老二名叫劉仲,中間大約還夭折了一個,如活著應該叫劉叔。”伯仲叔季”為正規行輩排列,是老大、老二、老三、老四的意思,劉季理論上應該叫劉四;但實際上那時他隻有哥仨兒,所以那時鄉親們也就習慣於喚他劉三。

第一章出身鄉野的帶頭大哥豐邑即今江蘇省豐縣,地處今微山湖南岸,蘇魯豫皖四省七縣交界處。那時豐邑位於楚國的北部邊區。就在劉邦出生的第二年,楚國進行了最後一次北伐,滅掉了古老的魯國,隨後在沛縣東麵不遠處設立蘭陵縣,派了一位學術大師擔任縣令,那位學術大師名叫荀況。

毫無疑問,按照當時的戶籍製度,劉邦算是個楚國人,但這樣定義他的國籍並不合適,劉邦本人也未必同意,具體原因下麵會談到。

劉季的父親名叫劉執嘉,名字不錯,可當時他的鄉鄰親朋對這個名字不熟悉,他們習慣於稱他“老劉頭”,以至於後來司馬遷都不知他還有這樣一個“優雅”的名字,在《史記》上隻稱他為“劉太公”。

劉執嘉雖然是個貧苦農民,可是向上推幾代,祖上也闊過。劉執嘉的爺爺,也就是劉季的老爺爺,名叫劉清。劉清並非普通群眾,他做過魏國的大夫,算個高級幹部。

那麼,這樣一個處於魏國上流社會的家庭,是怎樣來到宋國故地,淪落為貧苦農民的呢?事情還得從三十年前說起。

公元前286年,古老的宋國發生了件怪事,有隻麻雀在城牆邊孵出了鷂鷹,太史卜卦說:“吉利。小而生大,必霸天下。”宋康王最喜歡聽這樣的話,因為他早就雄心勃勃,想效法祖先,恢複殷商榮耀。

有了天意的支持,宋康王遂動員本國軍隊,四處攻略,向北滅掉滕國,攻占薛地;向東擊敗齊國,奪取了五座城;向南戰勝楚國,侵占土地三百裏;向西打垮魏軍。

西諺說:上帝讓誰滅亡,就先讓他瘋狂。宋康王的狂妄,惹怒了齊湣王。齊湣王發兵攻宋,宋國孤立無援,很快滅亡。宋康王走投無路,隻能逃往對他並不友好的魏國,最後死在溫地。魏國趁機占領宋國疆域的西北部分,也就是今魯西南地區,及今蘇魯皖豫四省交界地帶,豐邑也在其中。

也就是在這段時間,劉清奉命來到豐邑,替魏王接管這片新領土。

當時魏國屢遭秦國侵淩,國力其實已經非常虛弱。魏王為躲避秦國的威脅,曾一度考慮把都城從大梁(今開封市)遷到豐邑。但是,豐邑這地方並不安全,它與楚國鄰界,楚國的西部故土也遭秦國侵逼,楚王想向東方發展,對豐邑這一帶的地盤暗中垂涎。

齊湣王吞下宋國這塊肥肉,自感實力倍增,野心也跟著膨脹起來。

第二年,他南攻楚國,西侵韓、魏、趙三國,盤算著吞並東周後,自立為天子。

燕國與齊國有仇,見齊湣王自我孤立,認為報仇的時機成熟,遂與趙、韓、魏、秦結盟,組成聯軍,任命樂毅為帥,猛烈地進攻齊國。五國聯軍打到齊國的首都臨淄,齊湣王逃到莒地,派人向楚國求救。楚王大喜,決定狠賺一筆,立即出兵進入齊國,名義上前去救援,實際上趁火打劫,想與燕國共同瓜分齊國。楚軍在莒邑殺死齊湣王,占領了齊國的南部領土,將勢力範圍擴張到了今蘇北魯南地區。大概也就在這個時候,魏國的豐邑被楚國吞並。魏國因為強烈擔憂背後的秦國,隻得忍氣吞聲,默認了這一事實。

劉清沒來得及逃走,帶著兒子劉仁躲到了鄉下,為免受楚人迫害,他改姓為“金”。不久因貧病交加,老劉清去世,被葬在了今豐縣趙鎮金劉寨村。

不知什麼原因,劉仁帶領家人又遷了十幾裏地,來到了中陽裏,從此定居下來。所以劉邦雖然出生在楚國,可他祖籍卻屬於魏國,事實上他一直對魏國保持著特殊的感情。

到劉仁的兒子劉執嘉當家時,劉家已淪落為貧窮的農戶。劉邦降生在這樣的家庭,已是第三代貧下中農,標準的草根一個,前途似乎隻有兩條:打工或種地。

所幸,劉執嘉是個很有想法的父親,盡管家境貧窮,他還是盡力讓子女接受教育。本地有所學堂,是個姓馬的老儒開辦的。劉季到了上學的年齡,與好夥伴盧綰一起被家人送到這裏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