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0章 “N不準”背後是教育的乏力(1 / 1)

“周末不準看湖南衛視!不許使用手機、MP3、MP41一位網友將自己近日開家長會的經曆發在網上,孩子在南京某名校上初一,老師在家長會上“頒布”了幾個規定,要求家長督促孩子嚴格執行。

誠然,現代信息媒體的高度發達,在開闊人們的視野、豐富人們的精神生活、為人類帶來信息便捷時,也產生了一係列的負麵作用,特別給青少年兒童的教育帶來了一定的難度。南京名校家長會上的“N不準”折射了當前青少年教育的複雜現狀,也讓我們看到學校教育麵臨的巨大壓力與挑戰。然而,學校在教育過程中將現代信息媒體視為洪水猛獸,一律實行隔離政策,卻是教育的極度誤區,也透視了學校教育的乏力,更讓我們看到了“N不準”背後學校無視學生個性存在的應試教育理念。

電視、網絡、信息媒體固然存在著對青少年成長與發展危害的一麵,手機、網絡、MP3、MP4會讓學生沉溺其中,從而影響學習等等,但是這並不能成為學校封殺的理由。學校在看到這些信息媒體有害一麵的同時,也應當看到其積極有利的一麵,客觀分析學生喜愛的原因,從而采取有力措施積極引導,變有害為有利,發揮這些信息媒體積極有利的一麵,摒棄其對學生成長的不良影響,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從而正確對待、使用這些現代化的信息媒體,這才是尊重學生、遵循教育規律的教育方法與措施。

可是,學校在家長會上頒布的“N不準”讓我們看到了學校教育的霸道與強勢。透過這個不準,那個不許,我們感受不到學生主體地位的存在,更看不到“以生為本”理念的貫徹與實施。通過“N不準”學校對學生的管理不僅僅局限於學生的學習,而且已經觸及到了學生的日常生活;不僅僅局限於學生在校的時段,而且已經延伸到了學生的課外時間。可見,學校所奉行的還是一種強勢管理,通過對學生個性的壓製,以達到有效管理的目的,從而讓學生順從學校的意誌,服從學校的規定,聽從學校的話語。而在這諸多不準執行的背後,我們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學校的價值導向,即引導學生“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隻讀聖賢書”,放棄與課業無關的愛好,安心讀書,踏實學習,一頭紮進書堆裏。而這不正是應試教育的體現嗎?因為,對於學校管理者而言,一位沒有愛好、沒有課外興趣的學生的學習成績又怎能不優良,又何愁不能取得一個高分數呢?

但是,學校在奉行“N不準”時,卻忽視了一個重要的問題,即學生本身的存在。對於處於成長期的青少年學生而言,他們已經有了自己獨立的思想,已經有了自己獨立的意識,已經有了自主選擇與判斷的能力。學校的“N不準”也許能得到學生表麵上的一時順從,然而一旦脫離管理者的視線,這些不準就形同虛設,失去了約束力,起不能任何的效果。相反,“N不準”甚至還會在一定程度上催生出學生的逆反心理,從而使一些學生有意為之,故意與學校作對。這樣的話,學校將在教育過程中處於更加被動的境地。

“N不準”的強勢管理正說明學校教育的乏力,也注定不能起到積極的教育效果,不僅對學校的管理無益,對學生的成長亦無益。因此,學校管理與教育還是應當多一些柔和,少一些硬性。“N不準”還是不要為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