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尺度決定態度(1 / 1)

一天,古希臘大哲學家蘇格拉底陪同他的學生到郊外散步,當他們來到湖邊時,蘇格拉底突然心血來潮,問身邊的學生們:“你們誰能說出這湖裏有多少桶水?”學生們麵麵相覷,回答不上來。

過了一會兒,學生們開始你一言我一語地爭論起來。有人說,這湖實在太大了,根本無法用桶來度量,所以湖水有無數桶;有的說,我們可以利用數學知識計算出湖的體積,然後除以桶的體積,就可以算出有多少桶水了。然而,麵對學生們的回答,蘇格拉底隻是微笑著搖頭。

這時,一直在旁沉默不語的柏拉圖說道:“其實這個問題挺簡單,湖裏到底有多少水,那要看桶是什麼樣的桶。如果是和湖一樣大,那湖裏就隻有一桶水;如果桶隻有湖的二分之一大,那湖裏就有兩桶水;如果桶隻有湖的三分之一大,那湖裏就有三桶水;如果……”聽了柏拉圖的回答,蘇格拉底滿意地笑了。

湖裏水的桶數取決於桶的大小,轉換一下問題的視角,便可以找到問題的答案,我們不得不稱讚柏拉圖的智慧。柏拉圖的高明之處,就在於他看到了桶可以有大有小,而蘇格拉底的其他學生的頭腦中卻固守在桶的思維定勢之中,他們心中的桶是一成不變的,因而解決問題的思路也走向了僵化的地步。

如若將桶稱其為度量的尺度,那麼,我們可以明白這樣一個道理:多一把尺度,便可多一份視角,亦可多一份發現。度量湖水如此,教育學生亦是如此。對於學生的評價,我們需要多把尺子,需要不同的評價方式,評價的尺度不同,你得到的結果將是大大的不同,你的教育觀也將隨之而改變。

對於一些學校以及教師來講,他們評價學生的尺度是唯一的,“以分數論英雄,以成績定成敗”。因而他們看到的學生隻有成績好壞之分,在分數的背後,他們對學生的道德品質,對於學生的個性特長,對於學生的綜合能力視若無睹。這樣的評價尺度直接影響到教師對學生的態度,對於成績優異的學生,教師小心嗬護,精心培育;而對於成績差的學生則一差百差,教師對其置之不理,情感上不相容,行動上不用心。這樣的結果,隻能讓優生更優,後進生更差,學生的發展更加不平衡。

尺度決定態度,對於學生來講,他們是豐富多彩的生命體,他們每個人身上都有著別人無法取代的優點,用分數作為單一的評價尺度,勢必會讓我們的教育變得簡單而走向誤區,我們培養的不應是僅僅能夠取得好成績的學生,而是需要綜合素質全麵發展的新世紀接班人。綜合素質需要多種尺度來衡量,綜合能力也需要多把尺子來考核。用不同的尺子丈量學生,你會發現每個學生都是那樣的優秀,他們也許成績不夠優異,但是卻有著驚人的記憶力;他們也許書寫不夠工整,卻有著縝密的邏輯思維;他們也許語言表達能力不夠強,卻有著協調的身體運動機能……加德納多元智能理論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都有自己的優點,評價他們就需要正視他們的差異性,就要從不同角度,用不同尺度來衡量。多把尺度考核學生,我們會發現更多的優秀生,我們會發現每個學生身上更多優秀的一麵。

尺度決定態度,評價學生就要多一把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