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與社會調查——“子牛杯”大學生社會調查報告作品選》終於出版了,編撰這本由同學們的成果彙集而成的集子感覺很不一般,欣喜之情超過了出版自己的著作,也許是從同學們的成果中發現了自己的影子的緣故吧。作為老師,這比什麼都令人自豪。

從產生舉辦“子牛杯”社會調查征文比賽這個想法,到連續舉辦三屆征文活動,再到今天這本集子的出版,其間凝聚著許多人的心血。在這裏,首先要感謝新聞傳播學院原院長曹璐教授,曹老師作為一個把畢生精力都奉獻給了新聞教育事業的長者,她對“子牛杯”滿懷深情。從最初的動議,到每一屆作品評審,再到每一回頒獎,她都身體力行。這次寫的序言保持著她一貫的風格——給同學們諄諄教誨,分享同學們成長帶來的快樂。還要感謝師兄白岩鬆,他工作很忙,但是每年“子牛杯”頒獎他都準時出席,並讓師弟師妹們分享他這一年來的工作收獲。這次約他為本書寫序,雖然時隔較長,可他一直惦記著此事,又準時拿出了一篇飽含激情的序言,讀後令人心潮澎湃。還要感謝評審組的哈豔秋、張燕、方毅華、王錫苓、羅哲宇、豐純高、曾慶香七位老師,他們是“子牛杯”征文比賽的評委,這次入選的28篇作品都附上了他們很中肯的點評,相信對今後參賽同學會很有幫助。還要感謝政辦室的郇老師,幾年來,她為“子牛杯”的活動的舉辦和這本集子的出版做了大量工作。最後要感謝出版社的欣雯和劉大年老師,他們十分重視此書的出版,對書稿進行了精心校對和修改,並提出了一些好的建議。另外,本書的出版得到了教育部和北京市特色專業建設項目的經費資助,在此也一並表示感謝。

展望未來,我們對“子牛杯”的前途充滿信心。作為中國傳媒大學新聞係、傳播係辦學的一種探索,幾年下來,我們體會到,同學們在課堂上學習的是一些知識和技能;在社會調查中,學生們能夠近距離地感知現實、思考社會,懂得什麼是社會責任感,而這恰恰是從事新聞傳播工作最重要的素質。我們培養新聞傳播人才,就應該像岩鬆在序言中寫的那樣,要讓同學們“在生活中呼吸”,相信這也是新時期培養新聞傳播人才的“正道”。

為了增強“子牛杯”的吸引力,為同學們搭建更廣闊的平台,目前我們正在建設一個專門網站(中國傳媒大學新聞係傳播係學生實踐作品網:www.topress.org),把同學們在“子牛杯”社會調查征文比賽、人民網學術論文比賽、首都大學生新聞節、夏季實習實踐學期的作品都呈現在上麵,以便大家更方便、更快捷地分享。

陳作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