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無名相府改計,齊王密令查碗(2 / 2)

這時樂天醒了過來,“薛……太傅”;

“是薛忌把郎中令吵醒了吧?”;

“不是……是樂天……覺得口幹……”;

“穆念,快倒盞茶來”;

穆念倒了碗溫熱的茶扶著樂天喝了下去;

“蘭兒……她醒了……沒有?”;

“你別心急,蘭兒姑娘她昨晚失血過多,沒那麼快醒過來”;

“太傅……一定要……救救她……”;

“放心,薛忌一定會盡力的,哎,看著你們兩個這樣,薛忌真是……哎,愧對你們”;

“別,別這麼說……是我跟蘭兒無緣……相守……怪不得別人”;

“對了,郎中令昨兒追刺客的時候,可曾看清那人的臉?”;

“沒有……那人蒙,蒙著麵……”;

“功夫如何?”;

“不在樂天……之下。但……那刺客像是……隻為將我……引開……”;

薛忌尋思,又見樂天有些氣喘,便沒有繼續問下去,囑咐穆念好好照顧,自己安慰了他幾句,又匆匆趕回紫霞苑。

剛到紫霞苑門口,薛忌就見小紀子從裏麵匆忙出來。

“薛太傅可算回來了,你一走陛下就醒了,小紀子說你去侍衛營向郎中令探查情況去了”;

“好,多謝紀公公”;

“太傅快進去吧,陛下著急找你”。

薛忌進了屋內,還沒等施禮,齊王便問,“太傅探查到些什麼?”;

“郎中令說當時由於刺客蒙麵,所以沒有見到麵相,可那人的武功甚高,不在郎中令之下”;

“……武功不在樂天之下”,齊王皺眉尋思,“若刺客是來刺殺王後的,王後和眾夫人都手無縛雞之力……而且拜月之禮按理也都是女子在場,要不是蘭兒,樂天也不會到場……用武功這麼好的刺客,而且還是兩名……”;

“陛下,剛才臣在回來的路上也在想這個問題。若隻是刺殺……王後……一名刺客足矣,用了兩名武功高強的刺客是不是有些……而且就郎中令所言,其中一名刺客的目的,好像隻是為了把他引開”;

“他們怎麼會料到樂天在場?”;

“這就是問題的關鍵。陛下,臣在想,除非他們想刺殺的不是王後,而是……”,薛忌眼神轉移到床榻;

“……你是說蘭兒?可蘭兒是為了王後才擋了這一刀的”;

“現在這件事的關鍵就是兩點,一是為什麼刺客肯定郎中令會在場,二是那碗不應該出現在拜月之禮上的雞血”;

“這雞血和刺客之間有什麼聯係呢?”,齊王皺著眉頭不解。“哎,都怪寡人,昨晚被王後氣得忘了追問那碗雞血。現在要是再去鳯輝殿,估計王後也不會給寡人什麼好的回答……怎麼辦呢”;

“陛下,臣已派人將那隻裝雞血的碗收好,咱們可以問問那天在現場的人,有沒有見過這隻碗的,它又在誰的手上”;

“快,太傅趕緊去問問,有什麼線索立刻回來稟報”;

“是,臣這就去”;

“等等!”,齊王突然叫住薛忌,“還是讓小紀子去吧,你一個太傅拿隻碗到處詢問也不合身份,小紀子從小宮裏長大,人脈廣,也方便,而且……寡人不想打草驚蛇”

“是,臣這就下去將碗交給紀公公”;

“恩,小紀子”;

“小紀子在”;

“此事不要四處張揚,機靈點兒”;

“陛下放心,小紀子明白”;

“恩,快隨太傅去吧”。

薛忌回到太傅閣將碗交給小紀子後,小紀子拿在手中左右看了看,“這碗造型精巧……但……不像是宮中之物”;

“紀公公肯定?”;

“恩,小紀子從小在宮中長大,對這些平日宮中常用之物都很熟悉,而且宮中物品都會打有記號,這隻碗應該不會是宮裏的”;

“有勞紀公公了”;

“太傅哪裏的話,出了那麼大的事兒,小紀子若能幫忙問出點線索來,也是為陛下分憂呀”;

小紀子將碗揣好,跟薛忌一起出了太傅閣。

“對了,太傅去看望過郎中令,他傷勢如何?”;

“哎,一百軍鞭好人也打壞了,他呀……好在他從小習武,身子硬,薛忌又私下給他服了一些藥,今早診脈時已無大礙”;

“郎中令也太過自責了……恕小紀子直言,郎中令自罰的不是時候啊,這陛下再過幾日就要出巡了,他若是這樣的身子骨怎能保護住紫霞苑?”;

“說的就是呀,他呀,哎……所以薛忌也不敢讓陛下知道”;

兩人說著話已到了禦花園;

“小紀子這就到宮中四處打聽情況,紫霞苑那邊兒還請太傅幫忙照看著”;

“公公放心,有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