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薛忌這樣一說,齊王建才意識到,在母後執政幾十年間,自己雖為一國之君,可對國事和其他各國的情勢知之甚少,竟然現在在朝堂之上鬧出這等笑話,於是麵露尷尬的說到,“呃……這事,寡人曾聽母後提起過,隻是當年母後執政……所以寡人……那……那後來又為什麼擱置燕國多年?”;
“是因為秦國為了集中兵力對付魏國、楚國,故暫停進攻,擱置燕國多年……”;
“這樣看來,秦國這次伐燕是勢在必得”;
“稟陛下,可以這麼說。秦王野心已是昭然若揭,若燕國餘黨被除,剩下的就隻有代國和大齊了,所以……陛下萬萬不可相信秦王之前的許諾,說什麼天下為秦齊共分之,更不可……”,薛忌盯了一眼後勝,“更不可有坐收漁翁之利的僥幸心態呀”;
“那就薛內史而言,寡人應該怎麼做?”;
“陛下,現在當務之急是要上下一心擴充國庫和糧庫,並告知全國各地積極整裝待發,從各地征召一批青壯年,集訓一支聲勢浩大的護國軍,以備秦國對我大齊日後的伐掠”;
“內史的意思是說,從現在開始就要備戰?”;
“是的!雖然我大齊也是國力強勁,物產豐厚,可是秦國的強大、善戰也不容小覷。雖現在還不知道秦齊以後的形勢怎樣,但為了大齊的長治久安,現在開始就積極備戰是國之重點”;
“陛下”,後勝終於開口,“老臣覺得現在就弄得全國上下一團緊張,怕是對國之穩定不利。齊國百姓過慣了安逸的生活,要是現在告訴他們備戰,不要說是擴充國庫和糧庫了,老臣想,可能連種地的人都沒了”;
“舅父此話怎講?”;
“陛下請想想,現在秦國都還沒有殲滅燕趙的餘黨,而且前方還有代國可以阻擋一時,就算秦王的承諾不可輕信,也沒有必要從現在開始就弄得人心惶惶,自亂陣腳……”;
“丞相大人,這怎麼能算是自亂陣腳呢,以備不時隻需是現在的關鍵”;
“老臣認為,現在的關鍵是靜觀其變,以不變應萬變!”;
“舅父,你到說說怎樣以不變應萬變?”;
“陛下,老臣認為可以先派使臣到秦宮打探消息”;
“丞相大人,你可知秦宮路途遙遠,派的使臣一來一回都數月有餘,等人回來,敵人都打到家門口了!”,薛忌看著後勝真是氣不打一處來;
“薛內史,你可知內部的安定對一個國家的長治久安有多重要?”;
“薛忌怎會不知?!可現在,我大齊麵臨的是即將到來的生死存亡,大家應該上下一心,同仇敵愾,擴財備戰才是道理!”;
“同仇敵愾?這仇在哪裏,敵又在哪裏?薛內史未免也太杞人憂天了吧,就老臣言,無端端擾亂民心才是失國的原因!”;
“全國備戰是為了保我大齊江山,怎會被丞相說成是擾亂民心?若江山都不穩固,哪裏來的民心?!”,薛忌毫不相讓;
“好了二位!寡人知道二位都是為我大齊著想,可到底應該怎麼辦,寡人還需從長計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