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底、2010年初,電影《2012》和《阿凡達》一時成為各界熱議的話題。如果說《2012》掀起了一股旋風,那麼《阿凡達》則掀起了一股颶風。《2012》讓觀眾領略了電腦特技的震撼,而《阿凡達》則展示了一部傳統分類上的動畫片是如何借助數字技術的翅膀而風靡全球的。
與此同時,我們還注意到兩則信息:
2010年2月1日,成立了11年的中關村老牌公司漢王科技終於在深圳中小板上市。這家以手寫筆而聞名的IT公司在“模糊識別”領域裏產品眾多,但多年來公司發展一直難見亮點,直到2年前投入重金下注於剛剛問世不久的“電紙書”才見起色。
2010年1月27日,在美國舊金山歐巴布也那藝術中心舉行的蘋果公司發布會上,傳聞已久的平板電腦——iPad由首席執行官史蒂夫·喬布斯親自發布。iPad定位介於蘋果的智能手機iPhone和筆記本電腦產品之間,通體隻有四個按鍵,與iPhone布局一樣,提供瀏覽互聯網、收發電子郵件、觀看電子書、播放音頻或視頻等功能。
2010年4月4日,iPad正式上市。
電影《阿凡達》、漢王電紙書和iPad,似乎風馬牛不相及,但它們本質上是相同的,都在創造、發展著一個新媒體領域的新產業。如果說互聯網屬於新媒體中的老字號,那麼3D電影、電紙書,則是舊媒體開新花,其上升勢頭和未來規模完全可以構築一個新興的產業。
第一節 媒體發展與人類生活變遷
從口語傳播時代一直到現在的新媒體時代,傳播方式、信息載體以及信息的數量和傳播的質量都在逐步提升到更高的層次。麥克盧漢認為“媒介即信息”,從人類社會的漫長發展過程來看,真正有價值的信息不是各個時代的具體傳播內容,而是這個時代所使用的傳播工具的性質及其開創的可能性。可以說,每一種新媒體的產生都開創了人類交往和社會生活的新方式,是影響社會變革的巨大力量。
因此,要想更深入地理解我們生活於其中的社會,應當理解媒體;同樣,對於媒體的理解也有助於理解我們生活於其中的社會。
一、什麼是媒體
在人類社會生活中,人需要和他人進行交流,交流對於世界的感受和認識等等,這種交流就是信息的傳播,而媒體就是信息傳播的工具或載體。由於媒體內涵太寬,應用領域太廣,所以在不同領域有不同說法。英文中用一個詞——medium(單數)或media(複數)來表示;而中文對“medium”或“media”的翻譯有的為“媒體”,有的為“媒介”。傳播類的書刊中常采用“媒介”,如“新聞媒介(news media)”、“大眾媒介(mass media)”等;計算機類的書刊中則從一開始就把“multi media”譯為“多媒體”。本書采用“媒體”來表示“medium”或“media”。
國內的傳播學著作及譯著中有很多關於媒體的定義,如:媒介是指承載並傳遞信息的物理形式,包括物質實體和物理能。前者如文字、各種印刷品、記號、有象征意義的物體、信息傳播器材等;後者如聲波、光、電波等。(龔煒,1988)
媒介是一個簡單方便的術語,通常用來指所有麵向廣大傳播對象的信息傳播形式,包括電影、電視、廣播、報刊、通俗文學和音樂。(巴勒特,1986)
人是人類社會最基本的媒體,同時對於人來說,媒體又是他們所麵對的這個世界。
(鍾以謙《媒體與廣告》)
……
國際電報電話谘詢委員會(CCITT)對媒體進行了如下的分類:
(1)感覺媒體(Perception Medium),直接作用於人的感官,產生感覺(視、聽、嗅、味、觸覺)的媒體稱為感覺媒體。例如語言、音樂、音響、圖形、圖像、視頻、動畫、數據、文字等都是感覺媒體。
(2)表示媒體(Presentation Medium),為了對感覺媒體進行有效的傳輸,以便於進行加工和處理,而人為地構造出的一種媒體稱為表示媒體。例如語言編碼、靜止和活動圖像編碼以及文本編碼等都稱為表示媒體。
(3)顯示媒體(Display Medium),即顯示感覺媒體的設備。顯示媒體又分為兩類,一類是輸入顯示媒體,如話筒、攝像機、光筆以及鍵盤等;另一類是輸出顯示媒體,如揚聲器、顯示器以及打印機等。
(4)傳輸媒體(Transmission Medium),指傳輸信號的物理載體,例如同軸電纜、光纖、雙絞線以及電磁波等都是傳輸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