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讀者各位前輩,在下林老四,是一位小說狂,書齡也有六年了,原本是因為熱愛寫小說,經常頭腦裏愛幻想,後來讀到冰心女士的《朝花夕拾》,說的就是冰心經常有些哲學想法,但是不長,在其妹妹的勸說下把這些想法記錄下來,就成了《朝花夕拾》。我看到這就心裏癢癢的,就想把自己的幻想也記錄下來,就想到了小說。以前也寫過幾次,但是因為機緣不到,姻緣不成熟,所以一直拖到現在。說到看小說我算是個老人,而說到寫小說我隻能說是隻菜鳥了。我寫小說的目的隻是想把自己的幻想記錄下來,把自己的幻想變成故事講給大家聽,雖然我也幻想,我的小說以後能夠寫著寫著寫成若倍兒文學獎。別笑我太狂,是想沒有這些幻想哪裏來的好看的小說?
我剛才說過,在讀小說的方麵上我是個老人了,就是為了寫小說才去讀小說的。小時候也嚐試寫一些,但因為那時候寫作水平實在太差,小學生水平,所以寫著寫著最後連自己都讀不下去,連自己都讀著想吐的文章,自然不好拿出來獻醜(當然我也不是說自己現在的水平有多高),於是,我就想著是不是去讀一讀別人的作品,結果一讀就是六年。從紙質版到網絡小說,讀過玄幻,官場,穿越,醫生,僵屍,靈異應有盡有,雖然不好說自己讀了很多,但是也有一些自己的感悟。
首先,小說是以塑造人物形象為主,通過渲染環境和側麵描寫來反應社會現實的。那麼小說就要走一定的群眾路線,要有一定的現實感,所謂來於社會歸於社會,要讓讀者覺得這是有可能發生的,不能太天馬行空,反而讓別人覺得是在胡說八道,亂講一通。
第二,小說要有想象力,就是老四的幻想啦。讓不可行的變成可行,讓讀者在現實生活中想做卻不敢做的在小說裏可以實現。讓現實生活中不可能發生的可以在小說中實現。讓讀者在小說中過過癮。
其實,這兩者是十分矛盾的。寫好小說就是把這兩者有機的結合起來。但同時要注意一定要把小說中的任務刻畫豐滿,刻畫的入木三分,這樣才能讓讀者產生代入感,仿佛自己就是小說裏的主人公一樣,這樣的小說已經成功了一半。例如小說《巨蟲屍巫》,主人公張黎生,對敵人時陰險狠辣,對母親女友時又是溫柔體貼,這種劇烈反差的性格被作者刻畫得入木三分,代入感十足,雖然有些情節顯得荒唐,但是讀者卻認為太現實了,升級不夠快而且,許多讀者都是青年草根隻聽說過一些傳聞,但並不知道那些事情是有可能發生的,哪些事情是作者胡說八道但是已經入戲了,把自己代入到張黎生身上,所以產生一種隻要對自己有利的,就是可能發生的雖然潛意識裏知道這根本就是在做夢但是卻不願意從夢中醒過來。
那麼現代網絡作者是怎麼樣把現實和理想結合,把人物變得豐滿呢?其實現在的網絡小說實在是在玩心裏戰術,大都網絡小說的作者都把金庸主義和羅貫中主義結合在一起。所謂金庸主義,形象地說就是一個白癡掉進懸崖,爬進一個山洞,發現一本武功秘籍,練一練或者幹脆就是運氣好到被一個前輩收為徒弟,把畢生功力傳給他,然後變成武林高手笑傲江湖,成就一段佳話。這就是草根**絲潛意識的結果,因為社會生存太難太難了,如果不出意外的話,想要出人頭地實在是太難太難,所以金庸主義才那麼受歡迎,還有就是成功後,變成大俠,行走江湖行俠仗義,自由自在,實在是太**人了。而羅貫中主義則是敢於反抗,疾惡如仇,也許是這些年來草根們與二代們的關係太過緊張吧。反正大部分網絡小說幾乎成了主人公與n代們的鬥爭故事了。大部分小說都是隨著主人公的實力越來越好,與之結仇的二代也越來越高級。網絡小說行可以說是這個時代的特殊產物的,在現實社會中,“我爸是李剛”,草根沒辦法,隻能在網上罵一罵,在小說中,得罪主人公的二代都是屍骨無存。金庸主義和羅貫中主義的結合正好是很好地把當代的現實和理想有機的結合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