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影視傳播—大眾文化的傳播途徑 (2)(1 / 3)

該節的宗旨是評價世界各國有藝術價值的優秀影片;鼓勵各國電影工作者的合作與交往;促進商業性的發行放映。該節大獎為“金棕櫚獎”。分別授予最佳故事片和最佳短片,此外還有銀獅獎、評委會特別獎、最佳導演獎等。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是世界上第一個國際電影節,被譽為“國際電影節之父”。1932年8月6日在意大利名城威尼斯創辦,主要目的在於提高電影藝術水平。

隨著電影節的發展和變化,現在其主要目的是獎勵世界各地有價值、有創造性的並符合意大利發行放映條件的優秀影片,促進世界各地電影工作者之間的交往與合作,為發展世界各地的電影貿易提供方便條件。同時根據形勢的不同,每屆電影節還提出不同的口號。

我國自1971年開始選送影片參加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英美電影廣告標記

英國:

U:表示內容正派的影片。

A:表示一般觀眾可以觀看的影片。

X:表示禁止18歲以下青年觀看的影片。

AA:表示禁止兒童觀看的凶殺片。

美國:

X:表示禁止未成年人觀看的影片。

R:表示成年人可以觀看的影片。

G:表示一般觀眾觀看的影片。

PG:表示兒童必須由家長陪同觀看的影片。

世界六大電影節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世界上第一個國際性電影節,被譽為“國際電影節之父”。1932年8月6日在意大利威尼斯創辦。最高獎是“金獅獎”和“銀獅獎”。

戛納電影節:在法國戛納舉辦,每年5月舉行,最高獎是“金棕櫚獎”。

柏林電影節:在德國柏林舉辦,每年舉辦一次,獎項是“金熊獎”、“銀熊獎”。

印度電影節:不定期舉辦,獎項為“金孔雀獎”、“銀孔雀獎”以及“銅孔雀獎”。

莫斯科電影節:兩年舉辦一次。

卡羅維發利電影節:每兩年舉行一次,最高獎是“水晶地球儀獎”。

百花獎和金雞獎

“百花獎”和“金雞獎”是國內最具權威的兩項電影獎項。

電影“百花獎”是我國電影業的一個重要大獎,是《大眾電影》編輯部根據周總理指示的精神和群眾的強烈要求在1962年設立的,百花獎是群眾性影片評選活動,即由刊物讀者投票選出自己最喜歡的影片和演員。

“金雞獎”是中國電影家協會於1981年起舉辦的一年一次的專業性評獎活動。由於創辦的1981年為農曆雞年,此次活動又以金雞啼曉象征百家爭鳴,所以取名“金雞獎”。該獎由電影專家投票評選,獎品為銅質鍍金的金雞。

卓別林裝束的由來

卓別林那套裝束誕生於1914年。當時有位名叫麥克·塞納特的導演要拍一部喜劇片——《威尼斯賽車記》,要求男人物穿一套看上去很滑稽的服裝。卓別林在自傳中寫道:“在去化妝室的路上,我忽然有了主意:我要穿一條鼓鼓囊囊的褲子和一雙大鞋子,拿一根手杖,戴一頂圓頂禮帽。我要每一件東西看上去都顯得不合適……”

於是他從胖子身上借來褲子,從瘦子身上扒下上衣,剪了人家一些頭發做胡子,帽子用的是一個人的父親的禮帽。鞋太大,就左右顛倒著穿上,免得掉下來。從此這個有特別裝束的流浪漢形象風行世界,經久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