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曆史考古—追尋文化的足跡 (3)(1 / 3)

甲骨文的發現

19世紀80年代初,河南省安陽小屯村的農民在耕作時,率先發現一些刻畫著特殊符號的龜甲獸骨。一位藥材老板用這些龜甲獸骨來治病,稱它為“龍骨”。1899年,光緒六年進士、翰林王懿榮從民間賣給藥店的“龍骨”中發現了中國最早的文字——甲骨文,並開始搜集整理,成為我國研究殷墟甲骨文的鼻祖。甲骨文是我國已經發現的具有嚴密結構係統的最成熟的一種文字,它記載了3000多年前中國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麵的資料。甲骨文的發現,震驚中外,影響巨大,由此引起了對商都殷墟的發掘,誕生了中國近代考古學。

殷墟

殷墟是中國商代晚期的都城遺址,橫跨安陽洹河南北兩岸,現存有宮殿宗廟區、王陵區和眾多族邑聚落遺址、家族墓地群、甲骨窖穴、鑄銅遺址、製玉作坊、製骨作坊等眾多遺跡,是中國曆史上第一個有文獻可考、並為甲骨文和考古發掘所證實的古代都城遺址,距今已有3300年的曆史。

戰國虎符趣聞

司馬遷的《史記》中曾記載著“信陵君竊符救趙”的故事。其中所說的“符”是一種古代信物,傳說是周朝軍事家薑子牙發明的,是我國古代君主或皇帝授予臣屬兵權後調動軍隊的憑信物,多以青銅鑄造,因其狀呈虎形,故稱“虎符”,也稱“兵符”。

據專家考證,虎符均由左右兩半組成,各自的銘文完全相同,其右半由中央保存,左半則發給統領軍隊的將領。調動軍隊時,由君主或皇帝派出的使臣將符相合,方能調兵。目前發現的虎符都是秦國的,共三件:秦新郭虎符、秦杜虎符、秦陽陵虎符。

秦始皇兵馬俑的發現

1974年,在陝西省臨潼發現了被譽為“世界奇跡”的秦始皇兵馬俑。這個讓人為之震撼、感歎的曆史文化瑰寶,有著難以估量的價值。它所折射的曆史層麵既多又廣,無論是建築史、服飾史還是王陵製度史,都值得人們去探究。1979年10月,位於西安市區42公裏處的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正式對外開放。開放前時任法國總理的希拉克訪華時說:

“世界上有七大奇跡,秦俑坑的發現堪稱第八大奇跡。”

古蜀文化象征之三星堆

三星堆遺址距成都40公裏,是我國迄今為止已發現的曆史最早、規模最大的古蜀都城遺址。發掘出的珍貴文物前所未聞,不少屬國家級珍品,迥異於我們熟知的任何古代中原文明:高鼻深目、闊嘴大耳、神態詭異的大型青銅縱目麵具,與真人頭部大小相似的青銅人頭像,高260厘米,重達300餘斤的大銅人立像,雕有精美紋飾、長142厘米的純金杖,等等。

三星堆是遠古人類最大最輝煌的都城,遺址麵積為350萬平方米,比它晚修建1500年的古希臘荷馬時代的名城-邁錫尼,其麵積僅為三星堆古城的百分之一。三星堆目前隻發掘了500平方米,在族屬來源、文化淵源、文明起源與國家形成等方麵,深藏無數待破之謎,一旦揭開,將是空前的“文化原子彈”大爆炸。

馬王堆漢墓

1972年7月,一座距今2100多年的西漢早期墓葬在湖南長沙市郊的馬王堆出土。在這座古墓葬裏,屍體、棺槨及大批的隨葬物,都保存得比較完整,出土的文物異常珍貴。從三號墓中出土的帛書《五十二病方》,比《黃帝內經》(成書於春秋戰國時代)可能還要早,書中記載了52種疾病,提到了100多種疾病的名稱,共載方280多個,所用藥物計240多個。

這是我國現在所能看到的最早的方劑。馬王堆漢墓是我國考古發掘工作中一項極為罕見的重要發現,對研究西漢初期的曆史、文化、手工業、工農業生產以及醫藥、防腐等方麵都有極重要的價值。是20世紀世界重大考古發現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