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北大與世界一流大學的差距 (2)(1 / 3)

首先,第一次工業革命以後,世界已經步入了科技時代,科學技術對於生產力的貢獻已經不可取代,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的發展在一兩個世紀裏給人類文明帶來的推動力量是以前數千年的總和都不可比擬的。在這個意義上,評判一個學校是否是世界一流的大學自然也離不開她對世界文明發展的貢獻以及對科學技術發展的推動。

譬如說起麻省理工學院,這所大學的科研成果和發明每年為美國經濟增收約200億美元,新增就業崗位15萬個,在全美50個州中,與該大學有關的公司總數達4000多家。這樣的巨大作用,確實是現階段的北大或者清華都無法與之相比的。

其次呢,這個評判標準彌補了文理工科大學之間的差距。在評價一個大學的作用時,我們不能不注意她的文化背景和學科分類。就如同上麵舉例所說的,麻省理工學院的貢獻可以用數字化的方法具體表現出來,那麼誰又能說,哈佛究竟又起了多大的作用呢?我們隻能說,如果有合理的統計方法的話,計算出來的結果絕對是不會遜色於麻省理工的,但是畢竟哈佛是一所與北大相似的文理科綜合大學,對於人類文明的傳播進步都有自己的貢獻,但是和理工科大學從事的工作相比就相去甚遠了。

在這樣的情況下,這個標準隻考慮學科的地位,而不是僅僅考慮大學是否可以很全麵地包含所有最好的學科,或者說,不是搞什麼綜合排名,而是來看是否有優秀學科和成果。如果打個比方說,那就是華盛頓作為美國開國總統,但是不擅長打籃球;但是喬丹呢,卻不涉及什麼大的政治話題。但是我們並不因為他們的不“全麵”而否認他們在各自領域的貢獻和地位。人是難以全能的,有時間、精力等方麵的限製;同樣的道理,大學也不會是全能的,關鍵是要有自己的長處。譬如,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始終隻有2000多名學生,規模很小,但其實驗物理和航空技術成為世界頂尖的學科,從而還是可以成為人們心目中世界一流的大學。

1983年國家獎設立以來,至1999年,北大一共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3次,二等獎9次,三等獎19次;獲得國家科學進步獎特等獎2次,一等獎7次,二等獎23次,三等獎20次。應該說,北大的理科是一直很不錯,文科更是長期以來國內大學佼佼者。但是17年來隻獲得了這麼幾個獎項,實在是太少了,和北大國內最高學府的身份都難以說是相稱的了,更何況是世界一流大學?

究竟差距在哪裏?

客觀地說,北大的差距是全方位的。我們不妨一項項地加以分析。

首先,北大的老師絕對不是世界一流的。J君曾經聽過一位物理學院的教授的課,他的名字列在北大第一批長江學者名錄中,但是他自己上課的時候就自嘲為“三流大學的三流教授”。同學們是很尊敬他的,這個話也不能苟同,因為我們沒有見過什麼一流大學的所謂一流教授;但是畢竟反映出問題的存在,北大的確缺乏世界知名的大師。拋開一向落後的理科不說,就是文科似乎也有衰敗的趨向。原先總有些著名的文科教授的課是全校不論什麼專業的學生都願意來聽聽的,但是現在情況已經變得不同。

有一位先生曾經問J君說,你覺得你們院哪位老師的課是最受歡迎的呢?J君覺得難以回答。現在的老師,即使課程有很多人來聽,也不過兩種情況,一是對北大自己的學生點名而且要聲明記入成績,那麼這樣會有人來聽課的;其次就是因為這個老師是研究生入學相應科目考試的命題人,那麼會有很多的外麵的學生來聽課。所以,現在北大沒有什麼教授能靠自己綜合起來的淵博學識和人格魅力來感召各個係的學生來聽課。當然,如果要推諉責任的話,整個社會浮躁而不願意沉潛做學問的空氣也是要負一點責任的。其實關鍵還在於北大的先生們自己的問題。現在有幾個老師可以上課的時候不帶講稿,然後旁征博引,把課堂氣氛搞得十分活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