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總報告(1 / 3)

寧夏反腐倡廉成效及形勢分析報告

李保平 張勇 任海濤【注釋1】

近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自治區黨委、政府堅定不移抓發展、旗幟鮮明反腐敗,把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作為重大政治任務來抓,加強領導,健全機製,統攬全局,協調各方。各級黨政組織堅決貫徹中央和自治區黨委反腐倡廉決策部署,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全區各級紀檢監察機關認真履行職責,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以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製為總抓手,握緊懲治腐敗這個拳頭,抓住作風建設這條主線,改革創新、真抓實幹,推動反腐倡廉建設在繼承中發展、在鞏固中深化、在創新中提高。經過全區上下的共同努力,腐敗現象和不正之風得到進一步遏製,黨風政風和社會風氣明顯好轉,為進一步營造風清氣正發展環境,建設社會和諧、民族團結、人民富裕的新寧夏發揮了重要保障和促進作用。

一、寧夏反腐倡廉建設實踐與成效

(一)以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製為總抓手,全麵推進懲防體係建設

始終堅持實行一把手親自抓、帶頭做、負總責,推動責任製落實的領導體製。成立自治區黨委書記任組長,政府主席和紀委書記任副組長的自治區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領導小組。自治區黨政一把手履行“第一責任人”的職責,重視抓部署、抓督查,自覺擔負起反腐倡廉工作的領導責任。領導班子其他成員“一崗雙責”,按分工抓好職責範圍內的反腐倡廉建設。自治區黨委、政府主要領導同誌連續12年,帶隊深入地市、部門,通過聽、閱、看、談、查、訪、評等方式,考核責任製落實情況,督促各地各部門落實責任製。每年初,結合自治區黨委、政府關於推進全區經濟社會改革發展穩定各項決策部署,將當年反腐倡廉和懲防體係建設任務分解到自治區黨政領導和區直牽頭部門。自治區紀委發揮組織協調作用,通過“三書兩報告一考核”的形式督查落實。即:年初向黨政領導班子成員分送“責任分工報告書”,向各牽頭部門和參與單位發送“責任分工函告書”,年中向工作進展緩慢、任務落實不力的部門發送“完成任務建議書”;年底自治區黨政領導將分管範圍內的反腐倡廉建設情況向領導小組書麵報告,各牽頭部門向自治區紀委監察廳書麵報告工作任務完成情況;每年自治區黨委、政府考核黨風廉政建設責任製和懲防體係建設任務落實情況,及時通報全區,對考核發現的問題和群眾提出的意見建議認真梳理,及時反饋,督促整改。各地各部門也相應成立了由主要領導任組長的領導小組,承擔組織指導本地、本部門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的領導責任,保證了懲防體係各項任務的順利開展。目前,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製已成為檢驗各地、各部門工作成效的重要指標之一,在全區各級領導班子、領導幹部中形成了重視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認真貫徹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製的良好氛圍。

(二)加強監督檢查,促進黨員幹部轉變作風

自治區黨委、政府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印發了《關於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係群眾的若幹規定》。自治區紀委及時下發通知,就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和自治區若幹規定提出明確要求,並出台了監督檢查辦法和責任追究辦法。會同有關部門組成6個督查組,深入各市、縣(市區)、區直部門,重點對落實領導幹部下基層調研、精簡會議活動和文件簡報、改進公務接待、改進新聞報道、厲行勤儉節約等情況進行明察暗訪和專項檢查,並通過寧夏電視台、《寧夏日報》、寧夏新聞網等新聞媒體公布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監督舉報電話和郵箱。抓住元旦、春節、“五一”、中秋、國慶等重要節點,對公款吃喝、公款旅遊、公款贈送節禮年貨、公款印製賀年卡等提出禁止性要求,共發現和糾正問題152個,給予黨政紀處分和組織處理31人,自治區紀委對5起違反中央“八項規定”和自治區若幹規定的典型問題進行通報,教育廣大黨員幹部嚴明紀律,提高遵規守紀的自覺性。新聞媒體聯動,開設《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係群眾》專欄,啟動“光盤行動”,踐行勤儉節約之風。銀川市圍繞環境衛生、食品安全、交通出行、城市建設、政務服務等問題,進行“電視問政”,現場答複群眾提出的問題,對有關責任人進行了行政問責。石嘴山市對群眾反映的領導幹部大操大辦婚喪喜慶等事宜和節假日公車私用等問題開展專項治理,發現問題在新聞媒體曝光,嚴肅追究相關責任。各地各部門各單位也大幅削減文件簡報、會議活動,公務消費和鋪張浪費現象得到有效遏製。

(三)深入開展集中教育活動,增強黨員黨章意識

從2013年2月開始,在全區各級黨組織、黨員特別是各級領導班子和黨員領導幹部中,開展“學黨章、守紀律、轉作風”集中教育活動。按照“製訂一個教育活動方案,單位主要領導以黨章為主要內容為黨員上一堂黨課,每個黨員撰寫一篇學習心得體會或黨性分析報告,召開一次黨組織民主生活會或組織生活會,上報一個集中教育活動及整改情況總結,形成一個長效教育機製”的“六個一”總要求,把“係統學、深入查、認真改”貫穿始終。自治區黨委舉辦了領導幹部專題學習班,帶頭開展集中教育活動。自治區紀委會同有關部門進行兩次督查,先後召開了五市、黨群部門、政府部門、政法機關、區屬國有企業等各層麵的督辦會,推動活動深入開展。全區各級黨組織認真貫徹自治區黨委的決策部署,把學習黨章、遵守黨章、貫徹黨章、維護黨章作為一項重要政治任務,與黨風廉政建設、經濟社會發展及具體業務工作同部署、同安排、同落實。通過製訂學習計劃,強化學習措施,采取集中學習、個人自學、領導講黨課、專題輔導、交流研討、知識競賽、演講比賽、主題征文、警示教育等多種形式,加強黨章學習。把征求意見和查找問題作為集中教育活動的重點,采取召開座談會、發放征求意見表、開通電子信箱、登門求諫等多種形式,深入查找和解決黨組織與黨員在黨性觀念、紀律意識、工作作風、推進工作、民主決策、庸懶散奢等方麵存在的突出問題。共查找出上述6方麵存在的突出問題6723個,確定重點整改工作3033項,製定整改措施7072條。全區上下學習黨章、遵守黨章、貫徹黨章、維護黨章的自覺性和主動性進一步增強,為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奠定了基礎。

(四)紮實開展“營造風清氣正發展環境”和“群眾評議機關和幹部作風”活動,不斷增強黨員幹部勤政幹事、為民服務意識

從2011年11月起,集中一年時間在全區開展了以轉變作風、優化環境為主題,以密切黨群幹群關係為核心,以破解難題、治理“庸懶散軟”為重點,以切實解決群眾辦事難、中小企業發展難為落腳點的進一步營造風清氣正發展環境活動,努力營造勤廉高效、服務優良的政務環境,公平正義、執法為民的法製環境,誠實守信、尊重規則的人文環境,規範有序、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靈活便捷、服務發展的金融環境,公正民主、風清氣正的用人環境和中小企業發展“七大環境”。全區通過媒體聯動播發,公開承諾重點工作6029項,製定整改措施18250條。製定出台了《自治區規範行政裁量權辦法》《關於進一步加強政務服務的意見》《關於全麵清理行政審批事項的意見》《關於金融支持小型微型企業和“三農”發展的若幹實施意見》等4個規範性文件,著力破解影響發展環境難題。公開曝光了影響發展環境的16起典型事例,召開了全區領導幹部勤政警示教育大會,查處了6名不勤政典型。削減行政審批事項1490項,取消和停止涉及小微企業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37項,研究製定並認真落實自治區《關於對“庸懶散軟”行為問責的暫行辦法》《損害投資發展環境行為問責辦法》《損害群眾利益行為問責暫行辦法》等3個問責辦法,推動各級各部門進一步簡化審批流程、細化標準,切實提高了辦事效率,優化了發展環境。2011年和2012年全區發展環境現狀調查顯示,群眾滿意度提高了5.1個百分點。

2013年,為進一步深化營造風清氣正發展環境成果,在全區開展了群眾評議機關和幹部作風活動,采取網絡調查、電話調查、政風行風監督員評議等方式,發動群眾廣泛參與,自治區、市、縣(市、區)三級聯動、分類評議、綜合評定,對自治區直屬部門(單位)及處級以上幹部,各市、縣(市、區)直部門(單位)及科級以上幹部的作風情況進行民主評議。自治區級參評部門(單位)由去年的99個增至143個,市、縣(市、區)級參評部門(單位)由去年的1872個增至2117個,把執行中央“八項規定”和自治區若幹規定、遵守黨的紀律等作為評議重點,做到了應評盡評。同時,組織3個檢查組加強對市、縣(市、區)、區直部門、中央駐寧企業作風建設情況的明察暗訪,對發現的黨政機關、服務行業工作人員不在狀態、紀律鬆弛、“庸懶散奢”等263個典型問題公開曝光,責任追究75人,並下發通報,製作兩部警示教育片,在全區巡回播放,對黨員幹部進行教育。強力整治“庸懶散奢”等不良風氣,督促黨政機關、黨員幹部改進作風,由管理向服務轉變,為實現寧夏投資發展環境“在西部最優、比東部更優”奠定了堅實基礎。

(五)加強對中央和自治區重大決策部署貫徹落實情況的監督檢查,保障政令暢通

堅持把紀檢監察工作放到全區工作大局中去思考、去定位、去把握,堅持做到提前介入,主動參與,在參與中服務,在服務中監督,堅決糾正違紀違規行為,努力為全區經濟社會發展服務。

一是加強對黨的紀律特別是政治紀律的監督檢查。對中央各項重大決策部署,在第一時間下發通知,提出要求,組織督查,對違反政治紀律的行為堅決查處,維護中央權威,確保令行禁止。

二是加強對中央、自治區重大決策部署貫徹落實情況的監督檢查。會同有關部門上下聯動、齊抓共管,把推動重大項目建設擺在突出位置,加強對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工程建設領域突出問題、沿黃經濟區建設、“黃河善穀”等中央重大決策部署和自治區重點項目資金管理、工程質量和進展情況的監督檢查,提出監察建議186條,糾正違法違規問題480個,保障政令暢通。對全區2012年以來招商引資重點項目資金落地及項目建設情況進行檢查,糾正了一批在項目審批、落地、建設方麵存在的突出問題,使重大項目拉動投資、促進消費、帶動就業、推動全區經濟社會發展的作用充分發揮。

三是加大寧南山區35萬貧困群眾生態移民工程監督檢查力度。圍繞實現“搬得出、穩得住、逐步能致富”目標,製定印發了《關於加強對生態移民工程監督檢查的意見》《生態移民資金管理暫行辦法》《關於進一步促進中南部地區生態移民的若幹政策意見》《自治區生態移民工程責任追究暫行辦法》等文件,加強對工程資金管理使用、群眾生活安排、就業安置、產業發展等情況的監督檢查,確保這項民生工程成為廉政工程、惠民工程。將生態移民涉及的政府投資項目及公開招標的政府采購項目全部納入公共資源交易平台,對招投標活動實施全程監管。對生態移民資金使用嚴格執行“專戶管理、分賬核算、專款專用、直接撥付”製度和財務總監、責任追究、資金項目績效評價等製度,提高項目管理水平和資金使用效益。把生態移民工程建設的項目立項、審批、實施、質量安全和資金管理使用等信息及時向社會公開,防止暗箱操作和以權謀私。對存在的問題堅決糾正,對違紀違法行為堅決查處。2012年以來,全區共組織生態移民工程監督檢查405次,下發整改通知書、建議書437份,30名責任人受到問責處理,推動了這項“惠民工程”的順利實施。

四是切實加強對市(縣、鄉)黨委、人大、政府和市(縣)政協換屆工作的監督檢查。堅持教育在先、警示在先、預防在先,嚴明紀律、嚴肅教育、嚴格監督、嚴厲查處。自治區紀委會同自治區黨委組織部召開了嚴肅換屆紀律保證換屆風清氣正視頻會議和集體談話會議,通過編發學習手冊向全區廣大黨員幹部發出公開信、公布舉報電話等形式,大力宣傳換屆紀律,營造了嚴明換屆紀律的濃厚氛圍。認真落實“5個嚴禁、17個不準和5個一律”的紀律要求,派出督查組對全區市、縣、鄉三級黨委、紀委換屆工作進行全過程監督,確保換屆工作順利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