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8章 後記(1 / 1)

與甘肅人民出版社黨晨飛先生約定撰寫的書稿總算順利完成了,這本本來可以在幾個月前就完成的書稿卻由於瑣事纏身和自己的懶惰鬆懈延至今日才得以完成,實在是一種萬不得已的事情。生活在大都市的環境裏,常常被它的快節奏壓得喘不過氣來,讓人時時感覺到時間的緊迫和工作的壓力,許多事情便隻能以“違約”的形式來完成。這自是我個人的托詞,同時也希望得到晨飛兄的諒解!從上半年答應給他這部書稿開始,一直沒有找到充足的時間來履行我的諾言,現在書稿的寫作終於得以完成,總算是有個交代了。

書稿雖然完成了,但深感其中不盡如人意的地方甚多。其中最大的遺憾是書中問題談得太多,而解決問題的辦法則幾乎沒有涉及,這不能不說是一個缺憾。好在我一直以為“寫作是一種殘缺的藝術”,留待以後再努力完善吧。在以後的教學科研中,我打算結合社會政策再寫作一本“社會問題與社會政策”的著作,因為在我看來,沒有問題意識的政策多少有些無源之水的嫌疑,而沒有政策設計的問題研究則缺乏建設性,隻有把二者結合起來,才是比較完美的。

我之所以想寫作這本書,一方麵跟我在南京大學社會學係攻讀博士學位期間的導師童星教授的研究領域有關,他當時的主要研究領域之一就是社會問題與社會控製,這激發了我對社會問題的敏感度和興趣。顯然,今天寫作這本書很大程度上與當年受到的影響有關。為此,我要對童老師表示真誠的謝意!另一方麵得益於我現在講授的一門課程。從2004年開始,我每個學期都為學生講授“當代中國社會問題”這門課程,在一次次的講授中多少有些心得,於是就想把它寫出來,一來加強自己講課的係統性,二來也可以給學生提供一個閱讀文本。我的教學工作得到了學院領導和同事們的大力支持和關心,在此對他們表示衷心的感謝!華南農業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的王建平老師按我的要求幫助撰寫了本書的最後一章,他一直從事著中產階層的研究,是這方麵的專家,他的參與一定會使本書增色不少,在此對他表示感謝!最後需要說明的是,本書的寫作參考了大量的書籍和文獻,盡管我力求在注釋和參考文獻中給予注明,但由於各種原因仍然可能有所遺漏,在這裏對這些注明了和沒有注明的作者表示真誠的謝意!

在書稿完成之際,我還要對我的親人表示真誠的謝意。

首先,我要感謝我的妻子尹力女士,近年來,她一邊寫著博士論文,一邊帶著孩子,本身承受的心理壓力和重負可想而知。同行最知其中苦,同為讀書人的她,對我給予了最大的理解和支持。對這種理解和支持不是道一聲謝謝就可以釋懷的,但此時此刻我仍然隻能以這種笨拙的方式來表達我內心的感受和謝意!

我的母親——一個因為特殊曆史條件沒有讀過多少書但深明大義、堅強忍耐的傳統中國女性,在年近古稀、疾病纏身的條件下,仍然從遙遠的故鄉邁著踉蹌的步伐來到上海幫我照看孩子,每每看到她日漸蒼老的身影,我的感激之情常常化作淚花在眼眶裏打轉,這就是我珍藏在心底裏的感激和愛!

我的嶽父母——一對中國傳統知識分子的典範———一直以來都對我們的小家庭給予了無私的幫助和關愛,這使我能夠安心教學和科研,所以,我能順利完成本書的寫作,離不開他們的幫助和支持,在此也對他們表示深深的感謝!

我最想提到的是我的女兒——周薈軒小寶寶,她的懂事、聰慧和頑皮既讓我真切地感受到了自己生命的延續,也給了我不竭的動力。她雖然極度渴望關愛,希望我陪伴她玩,但卻能對我的工作表示“理解”,每天晚上都會問我,“爸爸今天工作嗎?”隻要聽到說“要工作”時,就會“無奈”但懂事地離開,給我留下安靜的寫作環境。有這樣一個好女兒,我沒有理由不努力工作,我真誠地希望,我們用共同的生命去相擁這個美好的世界!

周建國

2007年5月於上海交通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