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探究傳媒倫理問題,學哲學的我曾應聘到湖南的一家媒體工作,時間不長,隻有兩個月左右。實事求是地說,作為一名媒介實務工作者,我在那段時間的工作並不成功,經常手忙腳亂、前翻後仰不說,編剪出來的節目效果也算不上好。但那段工作經曆對我後來的研究不無補益。一是零距離地接觸了媒介實務操作,盡管所接觸的麵並不特別廣,但加深了對媒介實務的認識。二是接觸了一些媒體界的朋友,我經常與他們交流對傳媒倫理問題的理解與看法,這種交流的價值尤為珍貴。在後來的研究中,我之所以能盡量規避傳媒倫理研究中的兩種極端主義的立場——職業主義與道德中心主義,理性地看待傳媒倫理問題,不能不說是得益於這段時間的工作。
攻讀博士學位期間,為更全麵地了解新聞傳播學界的學者對傳媒倫理的理解與看法,我曾先後在不同場合請教過中國人民大學的陳力丹教授、南京大學的杜駿飛教授、陳堂發教授等人。這些學者學高而溫恭,年長而不恃,其為人之熱情,點撥之睿智,讓我至今難忘。
呈現在讀者麵前的這本書,是在我的博士論文基礎上拓展而成的。博士論文早在2006年就已經完成了,但之所以遲至現在才出版,主要的原因是,博士論文寫完以後,每每再翻閱時,總有言不盡意、言猶未盡之感。我總想突破目前傳媒倫理研究的範式,依自己的致思進路來寫一本自以為有特色的著作。為此,我做過多種嚐試,但總覺得不甚圓滿,最後選擇了目前的框架,個人覺得在基礎理論與重大傳媒現象的倫理反思方麵有所建樹,在體係建構方麵的不足同樣明顯。國內傳媒倫理研究體係建構的滯後當然不能成為辯護的理由,提升個人學術素養才是我在寫作中收獲的最迫急的體會。
我要感謝我所有的老師,他們堅守傳道、授業、解惑之師道並努力幫助所有的學生不斷進步,他們是這個世界上最無私、最崇高的群體。與他們在一起,我最快樂也最充實,能成為他們的學生,是我一生的榮幸,我為之自豪。
感謝我的博士生導師田海平教授,從博士論文的選題、擬定提綱到行文鋪篇,田老師都作了精心指導。選題、寫作過程中,還經常鼓勵、鞭策我加緊寫作。導師業高,教導間常現點睛妙筆,這讓我受益匪淺。
感謝我的碩士生導師王澤應教授,盡管攻讀博士學位的時候,已經不在老師身邊,但老師一直記掛著我,並不辭勞煩,時常垂詢,關心我的生活,指導我的學業。每思及此,總能感覺到心中的暖流洶湧。
感謝湖南工業大學的陳科華教授,陳教授博愛仁厚,亦師亦友間,提攜多多。湖南工業大學的楊連登教授與張公武研究員是我的長輩、領導,他們對我關愛備至,與他們在一起,從無俯仰之累。張亦靜、王友良、劉蕾三位美女,開朗而細致,關心人、幫助人,卻又不露痕跡,平淡中盡顯女性魅力。湖南工業大學期間的生活、工作因他們而充滿陽光。
來到浙江財經學院倫理研究所以後,我終於發現一件很值得高興的事:我其實是一個很幸運的人,不論在哪裏,都會遇到許多關心我、幫助我的人。浙江財經學院倫理研究所是一個美妙的團隊,陳壽燦教授、王宇航教授、高湘澤教授、任宜敏教授、秦越存教授、何曆宇博士、彭傳華博士等,他們都深得仁道,與人為善,工作上、學習上都給我提供了諸多幫助與便利,感謝他們並衷心祝福他們。
最後,還要感謝中央編譯出版社的鄭錦老師,鄭老師熱情而極富效率,這麼短的時間內完成這本書的出版出乎我的預料,我能想象她為出版的諸多煩瑣事宜而奔波勞累的辛苦,感謝她為本書出版所做的一切。
鄭根成
2009年4月5日
於金沙學府習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