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美〕桑德爾:《自由主義與正義的局限》,萬俊人等譯,譯林出版社,2001年版。
54.〔美〕羅爾斯:《政治自由主義》,萬俊人譯,譯林出版社,2001年版。
55.〔美〕克利福德·G·克裏斯蒂安:《媒體倫理學:案例與道德論據》,張曉輝等譯,華夏出版社,2000年版。
56.〔美〕利昂·納爾遜·弗林特:《報紙的良知:新聞事業的原則和問題案例講義》,肅嚴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57.〔英〕邁克·費瑟斯通:《消費文化與後現代主義》,劉精明譯,譯林出版社,2000年版。
58.〔美〕弗裏德裏克·詹姆遜:《晚期資本主義的文化邏輯》,陳清橋等譯,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7年版。
59.〔美〕弗裏德裏克·詹姆遜:《文化轉向》,胡亞敏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年版。
60.〔英〕安東尼·吉登斯:《現代性的後果》,田禾譯,譯林出版社,2000年版。
61.〔美〕大衛·格裏芬:《後現代科學——科學魅力的再現》,馬季方譯,中央編譯出版社,1998年版。
62.〔德〕哈貝馬斯:《後形而上學思想》,曹衛東、付德根譯,譯林出版社,2001年版。
63.〔德〕彼得·科斯洛夫斯基:《後現代文化——技術發展的社會文化後果》,毛怡紅譯,中央編譯出版社,1999年版。
64.王治河:《撲朔迷離的遊戲——後現代哲學思潮研究》,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3年版。
65.金丹元:《後現代語境與影視審美文化》,學林出版社,2003年版。
66.高宣揚:《後現代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67.劉曉楓:《現代性社會緒論:現代性與現代中國》,上海三聯書店,1998年版。
68.〔美〕約翰·費斯克等編:《關鍵概念:傳播與文化研究辭典》,李彬譯注,新華出版社,2004年版。
69.〔加〕馬歇爾·麥克盧漢:《理解媒介:論人的延伸》,何道寬譯,商務印書館,2000年版。
70.〔加〕埃裏克·麥克盧漢、弗蘭克·格龍編:《麥克盧漢精粹》,何道寬譯,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
71.〔美〕威爾伯·施拉姆、威廉·波特:《大眾傳播學總論》,陳亮等譯,新華出版社,1984年版。
72.〔美〕約瑟夫·斯特勞巴哈、羅伯特·拉羅斯:《今日媒介:信息時代的傳播媒介》,熊澄宇譯,清華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73.〔美〕J.赫伯特·阿特休爾:《權力的媒介》,黃煜、裘誌康譯,華夏出版社,1989年版。
74.〔美〕馬克·波斯特:《第二媒介時代》,範靜穎譯,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75.〔美〕斯蒂芬·李特約翰:《大眾傳播理論》,史安斌譯,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76.〔英〕尼克·史蒂文森:《認識媒介文化》,王文斌譯,商務印書館,2001年版。
77.〔美〕馬克·波斯特:《信息方式:後結構主義與社會語境》,範靜曄譯,商務印書館,2000年版。
78.〔美〕特裏·K.甘布爾、邁克爾·甘布爾:《有效傳播》,熊婷婷譯,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79.〔美〕梅爾文·L.德弗勒等:《大眾傳播通論》,顏建軍等譯,華夏出版社,1989年版。
80.〔美〕邁克爾·埃默裏等:《美國新聞史:大眾傳播媒介解釋史》,展江、殷文等譯,新華出版社,2001年版。
81.〔美〕尼爾·波茲曼:《娛樂至死》,章豔譯,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82.汪凱:《轉型中國:媒體、民意與公共政策》,複旦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83.張國良:《新聞媒介與社會》,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84.卜衛:《大眾媒介對兒童的影響》,新華出版社,2002年版。
85.劉建明:《媒介批評通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86.劉建明:《當代新聞學原理》,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
87.段鵬、韓運榮:《傳播學在世界》,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88.陳崇山,孫王三主編:《媒介·人·現代化》,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7年版。
89.劉士林:《變徵之音:大眾審美中的道德趣味》湖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90.高小康:《狂歡世紀:娛樂文化與現代生活方式》,河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91.陸揚、王毅:《大眾文化研究》,上海三聯書店,2001年版。
92.陸揚、王毅:《大眾文化與傳媒》,上海三聯書店,2000年版。
93.尹鴻、黃會林主編:《當代中國大眾文化研究》,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
94.潘知常、林煒:《大眾傳媒和大眾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95.顧力同、張偉:《法蘭克福學派研究》,重慶出版社,1990年版。
96.陳偉、馬良:《批判理論的批判》,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4年版。
97.吳飛主編:《傳媒批判力》,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98.曹鵬:《中國報業集團發展研究》,新華出版社,1999年版。
99.鄧銘瑛:《真實性及其倫理邊界——對新聞真實性的倫理反思》,《倫理學研究》,2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