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宏: 《美國人為啥愛捐錢》,《看世界》2004年第5期。
陳靜:《英國的社會救助體係及對我國的啟示》,《新西部》2011年第12期。
陳曉律:《當代英國——需要新支點的夕陽帝國》,貴州人民出版社,2001年。
陳曉律:《英國福利製度的由來與發展》,南京大學出版社,1996年。
鄧正來:《哈耶克社會理論》,複旦大學出版社,2009年。
丁建定:《瑞典社會保障製度的發展》,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4年。
丁建定:《西方國家社會保障製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
丁建定:《薩科齊能贏否》,《中國社會保障》2008年第1期。
房連泉:《20世紀90年代以來巴西社會保障體製改革探析》,《拉丁美洲研究》2009年第2期。
房連泉:《巴西、阿根廷的社會保障製度及啟示》,《中國經貿導刊》2007年第19期。
馮英、楊慧源:《外國的失業保障》,中國社會出版社,2008年。
顧俊禮、田德文:《福利國家論析——以歐洲為背景的比較研究》,經濟管理出版社,2002年。
郭佩英、閻向東:《對美國失業保險製度的考察》,《國際工運》1999年第12期。
顧桂蘭:《惠及民眾的法國工傷醫療保障製度》,《現代職業安全》2009年第4期。
關信平:《我國經濟發展方式轉型期社會政策改革與發展的主要議題》,《探索與爭鳴》2009年第4期。
胡繩:《中國共產黨的七十年》,中共黨史出版社,1991年。
和春雷:《社會保障製度的國際比較》,法律出版社,2001年。
何方:《我看社會主義》,《炎黃春秋》2007年第7期。
薑守明:《美國的老年問題與社會保障製度》,《社會學研究》1996年第6期。
薑守明:《略論美國的失業保險製度》,《學海》1998年第1期。
薑守明、耿亮:《西方社會保障製度概論》,科學出版社,2002年。
景天魁、楊富強:《論中國社會政策成長的階段》,《江淮論壇》2010年第4期。
景天魁:《底線公平——和諧社會的基礎》,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年。
景天魁:《引致和諧的社會政策——中國社會政策的回顧與展望》,《探索與爭鳴》2008年第10期。
李兵、杜鵬、姚遠、李鋒:《社會政策經濟學的理論基礎與社會政策效應》,《中國地質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第4期。
李兆鑫:《德國醫療保險製度對我國的啟示》,《天津社會保險》2011年第4期。
廖鴻:《巴西的社會保障管理體製》,《中國社會工作》1998年第2期。
劉吉新:《德國工傷保險製度及啟示》,《山東勞動保障》2006年第10期。
劉海燕、石大璞:《英國的醫療保險製度》,《中國農村衛生事業管理》1992年第10期。
劉波:《當代英國社會保障製度的係統分析與理論思考》,學林出版社,2006年。
劉波、周敏凱:《戰後英國社會保障思想的變遷——看英國如何搞社會主義》,《當代世界社會主義問題》2005年第1期。
林卡、張佳華:《北歐國家社會政策的演變及其對中國社會建設的啟示》,《經濟社會體製比較》2011年第3期。
梅哲:《法國社會保障製度及其改革帶來的思考》,《法國研究》1997年第1期。
慕劉偉:《德國和日本社會保險製度的比較分析》,《天府論壇》2002年第6期。
慕亞芹:《英國、瑞典社會救濟製度及對中國救濟製度的借鑒意義》,《玉林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第1期。
浦興祖、洪濤:《西方政治學說史》,複旦大學出版社,1999年。
秦彬祥:《克林頓的醫療改革》,《美國研究》1994年第4期。
秦永紅、張偉:《印度社會保障製度改革及其對我國的啟示》,《南亞研究季刊》2011年第2期。
任衝:《印度的醫療保障體係》,《當代世界》2006年第7期。
粟方、魏陸:《瑞典社會保障製度》,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
宋德玲:《美國失業保險製度及其啟示》,《佳木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9期。
唐鈞:《社會政策研究現狀與發展趨勢》,《社會科學管理與評論》2004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