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班主任如何會同學生家長教導學生(2 / 2)

無論學生出現了什麼問題,作為老師,都要心平氣和地和家長談,不帶情緒,不埋怨,不推卸責任。而且,應該先肯定學生的優點和進步。

反映學生的問題,要實事求是,不誇大其詞,思想感情要和家長一致,共同商討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個學生成績還不錯,但是總是和同學發生摩擦,幾乎天天有同學告他的狀,誰都不願意和他一個座位。而且無論他成績多好,同學們就是不同意他當三好學生。當這位同學的家長向班主任了解自己孩子的情況時,班主任可以這樣說:“他上課時思維是很活躍的,思考問題比較到位,發言很踴躍,對知識掌握得比較靈活。但是我就不明白,他和同學的關係為什麼總是處理不好。”

隨即可以問詢家長:“您覺得孩子的問題出在哪裏?”

“實話告訴您吧,我們經常跟同學了解他的情況,一聽他在學校的表現,我們就揍他,幾乎天天揍!”

聽到家長這樣的回答,班主任可以這樣說:“聽您這麼一說,我心裏特別難受,您天天打,打好了嗎?沒有!那就別打!常挨打的孩子肯定心理上有障礙,他會到同學中去發泄。這也許就是他與同學關係不正常的原因。”

這樣處理,家長能接受,那位學生跟同學的關係也會逐漸發生轉變。

老師不應該接受家長送的禮物

家長送給老師禮物,目的各有不同。有的家長是覺得老師為自己的孩子付出了很多,孩子進步很大,送點禮物表不感謝;有的家長是希望老師對自己的孩子多關照一些;有的家長是希望通過這種方法讓自己的孩子當上幹部或者三好學生……

大家知道,老師對孩子們負責任、關注每個孩子的成長是應該的,沒想著讓家長回報;至於孩子能不能當上幹部和三好學生,那是有標準的,隊幹部是隊員們選舉的,不夠條件,老師硬讓當上,學生是有看法的,他的看法又會回家告訴家長,老師的威信就沒有了。因為做老師很重要的一條是公正,是對所有的孩子一視同仁。

再者說來,家長送完老師禮物,幾乎沒有不對別人講的,我就不止一次地聽到過有些家長說過類似的話:“某某老師特別貪,誰的家長不送禮,他(她)就對誰不好。”這樣的老師的師德在學生和家長心目中就不存在了。

怎樣對待父母離異的孩子

老師對孩子的愛要愛在孩子最需要關懷的地方,這對孩子是精神的支柱。對父母離異的孩子,我們要給予無微不至的關愛。他們經曆了一般孩子不能承受的精神痛苦和折磨。家庭的破裂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孩子精神世界的創傷,這種遭遇對男孩子更是這樣。這種家庭出來的孩子,很難相信別人,非常容易形成自卑或與人為敵的心理障礙,很難與同伴相處;有的孩子則變得沉默寡言,把自己的情感世界封閉起來。可父母離異的孩子越來越多,有的班能占到六分之一。

怎樣對待生活困難的孩子

現在城市都是獨生子女,家庭普遍都比較富裕,隻有個別下崗職工的孩子家庭比較困難,但是困難程度與過去不同,他們隻是不富裕而已,老師對這樣的孩子關鍵是精神上的鼓勵。首先,老師要教育同學們不要歧視這種家庭的孩子,告訴大家,長大能不能成才不在你的父母現在有沒有錢,而在於你現在的學習態度,在於你現在是不是勤奮、上進、好學。對孩子本人,要個別做工作,教育孩子要體諒家長的難處,不和同學比吃、穿、玩,要長本領,長誌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