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近三年的努力,終於完成了《甘肅近代社會史》的撰寫工作。此時的我,誠惶誠恐,真不知道給讀者是否提供了一幅甘肅近代社會演變的真實畫卷,更不知道某些評價分析是否中肯得當。
那個離我們遠去的時代承載了太多的曆史重負,那是一個新與舊、內與外等各種因素交錯碰撞、彼此衝突和交融的時代,是“沉淪”的文明需要變革的時代,是一個開啟希望和發展的新時代的前夜。今天社會的變革肇始於近代,是那個時代變革的延續,這種變革浸透在社會各個領域。當然,學術也不例外。學術作為社會意識形態,近代以來也經曆了探索、變革、轉型、發展的艱難曆程。
進入近代,傳統史學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史學在研究內容、研究方法等方麵都麵臨著變革。史學應該研究什麼,怎樣研究,如何繼承中國豐富的史學文化遺產等問題不斷地困擾著學者們,許多學者就這些問題在進行著不懈的思考和探索。可以說,自進入近代以來,傳統史學便開始了它艱難曲折的探索曆程,這種探索在今天仍然沒有終止。今天,我們仍然在探索史學研究的內容、價值、功能、方法等問題,諸如曆史是什麼?應該反映什麼?能給人帶來什麼?等等。對這些問題的思考基本還是繼承了近代史學探究的脈絡,應該說近代以來史學在探索中踽踽前行。社會史就是傳統史學進入近代以來探索發展的結果。
在談社會史時,有必要對傳統史學做些簡單的梳理和交代。提起傳統史學,大凡搞史學研究的人都應該有所了解,傳統史學指近代以前數千年的史學,與經、子、集並存,屬於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傳統史學注重政治史的研究,尤其注重政治史裏的王朝史。近代以來,史學家們在注重政治史的同時,也將目光投向了曆史發展的其他領域,社會史便是近代以來史學探索的範例。
自從社會史產生以後,至今已經過了近百年的發展,從小到大,從零星到係統,從淺顯到深沉,從斷斷續續到成為學科體係,走過了一條艱難曲折的發展道路。“文化大革命”期間,它一度被政治史吞噬,陷入沉寂。改革開放以來,史學研究步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社會史研究經過沉寂以後複起,便為明顯一例,目前已經成為具有明顯學科特點的專門史。它試圖將中國傳統曆史從注重事實敘述發展到思想的整理,從零星單純的考證上升到追根溯源的原因探究,從唯我的詮釋發展到客觀的分析;它與政治史、文化史、經濟史、風俗史等專門史在研究內容上有交叉,又有區別,有獨具特色的學科體係和框架。它借鑒社會學的方法,以新的視角對曆史予以敘述、分析和解剖,闡述係統新穎的學術思想,以啟迪世人,探索真理;它從關注普通人的曆史人手,關注那些在曆史上沒有留下什麼英名,卻是今天文化的傳承者的曆史;它從在傳統正史裏很難引起人們注意,卻又確實存在的內容入手,來詮釋真實的曆史、客觀的曆史;在材料的應用上,既注重從正史裏挖掘,也注重從邊緣上去篩選,甚至從文學作品、個人傳記、信箋隨筆等文字作品裏去過濾;在視角上,它注重微觀上的研究和探索;在敘述方法上,它打破了傳統史學嚴肅冷峻的麵孔,采用淺顯的富有文學色彩的筆墨對社會進行生動的敘述和解剖;在學科建設上,它力圖開創唯物史觀的新境界。
社會史經過十幾年的發展,許多學者認識到,近代以來,鄉村社會的變遷始終是中國曆史變遷的主體內容,鄉村的生活模式和文化傳統從更深層上代表了中國曆史的傳統。鑒於此,從20世紀90年代以後,區域社會史研究日益繁盛。區域史是社會史研究自身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史學服務於地方文化建設的客觀要求。區域史研究的興起,極大地擴展了曆史研究的視野和範圍,豐富了曆史研究的內容。豐富多彩、千姿百態的區域史研究成果,對於史學研究取向的轉換、研究問題的深入和研究格局的改變具有顯而易見的作用。因而,區域史研究也構成了近年來中國社會史研究的主要方麵。在區域社會史研究上,有的學者通過回顧鄉村社會等問題作了一些思考;有的學者則在總結20世紀區域社會經濟史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尋求區域史研究的新建構;有的學者則開拓了史學資料的範圍,搜集了大量民間文獻資料。新史料對於社會史的存在與發展是極為重要的,傳統史學裏一些看似不具價值的史料在社會史學者的搜集整理下重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