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沉痛地悼念胡××同誌,我們要化悲痛為力量,學習他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和大公無私的高貴品質,在黨的領導下,為建設我們偉大的祖國,為實現四個現代化而努力奮鬥!
胡××同誌安息吧!
第三節碑文
一、碑文的概念
碑文是刻在墓碑上的文字,主要內容為死者姓名以及簡單生平、事跡。碑文往往成為後人進行考證的一項重要依據。我國製碑的習俗曆史悠久,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有碑的出現,當時的碑,如宮館中的測影碑,宗廟中的係牲碑,墓旁的下棺碑,都不刻文字,後來有人刻上相應的文字,就逐漸形成各種碑文。但是,最初的這些碑文主要是為統治階級歌功頌德,並不是作為祭祀用的。而且這時的碑文多刻在金屬製成的鍾、鼎等器皿上,後來民間以石代金,叫做刻石。西漢以後,碑文盛行,墓前的石碑都刻上了文字。這時的墓碑上有文有銘,文就是碑文,記錄著死者的姓名以及生平事跡;銘則是我國古代警戒自勉和記頌功德的一種傳統文體。今天的碑文繼承了古代碑文的優點,並根據時代的變化添加進新的內容。
二、碑和碑文的種類
我國從漢朝以後,刻碑的風氣逐漸普及,幾乎處處可碑,事事可碑。有山川之碑,城池之碑,宮室之碑,橋道之碑,壇井之碑,家廟之碑,風土之碑,災祥之碑,功德之碑,墓道之碑,寺廟之碑,托物之碑等。前人實行,後人效法,中國的名勝古跡,竟形成獨特的“碑古林立”的民族特色。因此,碑文竟成了使用範圍極廣的實用文體。
碑的種類繁多,碑文的體裁各具特色,歸納起來,可分為六類。
◎功德碑
這類碑是專為活人歌功頌德的。舊功德碑一般有三種形式。有的全用韻文寫成,如公元前219年秦始皇登泰山頂,李斯刻石頌揚他的武功文治。有的前序後頌,序為散體,頌為韻文,如李白寫的《武昌宰韓君去思頌碑並序》。有的全是散文,沒有頌之類的韻文,如《敦煌太守裴嶺紀功碑》。這類碑文是為活人寫的,解放後,我國已沒有人立這種碑了。不過,在中國以華僑聚居的地方,立功德碑的還是不少。
◎廟碑
新中國成立後,破除迷信,沒有人再為神靈鬼怪立碑,但我們國家的古代寺廟建築頗多,都是難得的名勝古跡,需要修補或重建,修建時立碑記事,以垂示後人。不過,現在作這類碑文應側重敘述古跡的興廢曆史,古跡確定的依據以及重建過程中的有關事項。
◎墓碑
舊式墓碑有兩種。
◆標名碑
墓碑的正麵標名墓中人的姓名、立碑人及立碑時間。這種碑多是死者子孫所立。也有學生給老師、女婿給嶽父嶽母、夫給妻、妻給夫、朋友之間立墓碑的。現將墓碑文中對亡靈的稱謂簡介如下:
顯祖考某某太府君之靈(對祖父)
顯祖妣某某太夫人之靈(對祖母)
顯考某某府君之靈(對父親)
顯考諱某某大人之靈(對父親)
顯妣某氏老孺人之靈(對母親)
顯妣某某太夫人之靈(對母親)
嶽父大人之靈(對嶽父)
故嶽考某公諱老大人之靈(對嶽父)
嶽母某太夫人之靈(對嶽母)
故嶽妣某門某氏老孺人之靈(對嶽母)
夫子某某大人之靈(對老師)
先夫某某君之靈(對丈夫)
先室某某仁兄之靈(對朋友)
某君某某賢弟之靈(對朋友或弟子)
【範例】
諱先顯祖考某公某某太府君之墓
成
孝孫男吉
雲
一九二六年三月立
◆簡介死者生平碑文的墓碑
這種碑文一般包括姓名、籍貫、家世、經曆、著作、逝世年月、葬時葬地,最後是銘文,多為韻文,三言、四言、五言、七言或騷體都行。大多數是死者後代請托別人撰寫的,如韓愈的《柳子厚墓誌銘》。也有介紹死者更簡單的碑文和簡短的墓誌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