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引導學生觀察以上4個長方體,它們的長、寬、高相同嗎?什麼相同?(體積相同)為什麼體積相同?
(3)實驗二:同桌2人用小正方體擺出一個長4厘米,寬3厘米,高2厘米的長方體,學生實驗操作後,說一說怎麼擺的?用了多少個小正方體?大家擺出的長方體的形狀和體積都一樣嗎?為什麼?(教師把有關數據對應板書在黑板上)2.探索規律,概括公式
引導發現: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這些實驗數據,你發現長方體的體積與什麼有關係?有怎樣的關係?讓學生充分發表意見並概括指出:
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
如果用v表示長方體的體積,用a表示長,b表示寬,h表示高,你能說出長方體的體積的字母公式嗎?(v=abh)\[以教學目標為導向,通過各種長方體的實際擺弄,讓學生感悟、領會、探究體積與長、寬、高的內在聯係,概括長方體體積公式,既教知識,又教方法,教的生動,學的有趣。教學中,教師不斷了解學生反饋信息,調控教學過程,變換教學手法,及時補救矯正,使學生的認知結構不斷發展完善。\]
3.運用公式,理解掌握
(1)(師出示引題時的長方體)現在你有辦法知道這個長方體的體積嗎?請一學生測量出長方體的長、寬、高,全體學生計算它的體積。
(2)計算下麵四個長方體的體積。
\[教師通過課堂巡視、個別輔導、參與學生議論等途徑進行反饋和矯正,若出現的錯誤具有普遍性,集體講解,個別問題個別矯正。\]
4.集體教學與個別化反饋矯正相結合,探求正方體體積公式(1)“比較上述四個圖形,你認為哪個比較特殊?”(第四個正方體)(2)“你認為正方體的體積可以怎樣計算?”為什麼(課題中補上“正方體”)(正方體體積=棱長×棱長×棱長)
(3)如果用v表示體積,用a表示棱長,上麵的公式還可以怎樣寫?
V=a·a·a
v=a3
(4)判斷練習
判斷下麵結果是否正確,把錯的改正過來。
23=2×3()42=4×4()
33=3×3()a·a·a=3a()
\[在長方體體積計算中加入特殊情況正方體,引導學生概括出正方體體積計算公式,溝通了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公式的內在聯係,有利於學生構建良好的認知結構。長方體體積計算“扶”得得法,正方體體積計算公式推導“放”得適度,為學生參與知識探究、培養數學思維能力創設了良好條件。教學中,教師運用集體教學與個別化的反饋矯正相結合的辦法,有效地解決了集體教學和個別需要之間的矛盾。
5.知識鞏固與運用
(1)一個長方體長9厘米,寬5厘米,高4厘米,它的體積是多少?
(2)一塊正方體石料,棱長6分米。這塊石料的體積是多少立方分米?
如果1立方分米的石料重2.74千克,這塊石料重多少千克?
(3)光明小學修一個長60米,寬40米的長方形操場,先鋪10厘米厚的石碴,再鋪4厘米厚的煤碴,需要石碴、煤碴各多少立方米?
\[練習設計注重培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富有層次的練習便於充分反饋各層次學生的學習情況。在反饋與矯正中,學生不斷感受成功的喜悅,一次次從教師那裏得到鼓勵,從而學習積極性越來越高,興趣越來越濃,師生始終保持樂觀積極的心態。運用掌握學習策略進行課堂教學,教師要注意把握課堂教學脈搏,進行即時性課堂評價。通過觀察學生表情、態度的變化、舉手發言狀況和評判作業等作出即時反饋,調控教學過程。\]
(四)看書內化,總結教學目標達成情況,布置課題形成性測驗作業(略)\[掌握學習策略的一個重要環節是在每一學習內容結束,進入下一內容學習前,教師要通過簡短的形成性作業練習,診斷學生的學習情況,提供教學反饋信息,了解達到或未達到教學目標的學生人數及具體原因,並及時補救矯正。這樣,有利於提高今後單元形成性測驗的通過人數和掌握學習教學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