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教師善用教材本身之情趣激發學生的學習情趣。學習過程本身和知識內容的特點最容易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要想方設法對知識內容進行加工、提煉,盡可能穿插一些具有啟發意義、思考價值和頗有情趣的內容,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興趣。如教小學生的數學課,教師可結合講一些古今中外數學家的故事,如華羅庚、陳景潤、高斯從小愛動腦筋的故事,以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教師對教材的加工、處理、補充和完善,使之新穎、饒有趣味,實際上是教師再創造的表現,是應大力提倡的。

十二、課堂焦慮的控製藝術

在教育心理學中,“焦慮”是一種情緒狀態,是一個人自尊心受到威脅時的一種情緒反應。不同的心理學家對焦慮的分類是不同的。弗洛伊德從他的精神分析理論出發,把焦慮分為現象性焦慮、神經性焦慮和道德性焦慮三類。也有的心理學家把焦慮分成正常的焦慮和神經過敏性焦慮兩類。所謂正常焦慮是人人都有的情緒傾向,是由對在客觀上有危險並威脅到自尊心的預感引起的。如果正常焦慮過度,並持有發展趨勢,就會導致神經過敏性焦慮,這類焦慮是自尊心已經受到損害的人,在適應新的情境中,對預計到的危險做出的一種過度的類似擔憂的反應。由於本文討論的是在課堂教學中焦慮的變化情況,所以,我把課堂教學中出現的焦慮情況分為兩類:一是個體焦慮;二是團體焦慮。個體焦慮是指作為學生的個體,在課堂教學的特殊情況下產生的焦慮,它具有個人焦慮水平高低的特點,是個人情緒變化的反應。團體焦慮是在個體焦慮的基礎上形成的,是某個班集體在課堂教學的特殊情境下形成的全體成員的焦慮,是某個班集體焦慮水平高低的反應。團體焦慮是個體焦慮的總和,可又不是簡單的個體焦慮相加。不論在作用、功能和性質上,它都有別於個體焦慮。一個班級團體一經形成就具有自己的特點,就具有相對的穩定性。我們常說這個班級和那個班級的課堂氣氛不一樣,這主要是由團體間焦慮的差異性所造成的。團體焦慮的影響能力很大,它能在課堂教學中同化個體的焦慮。使個體焦慮向著順應團體焦慮的方向發生變化,或者升高,或者降低。一個焦慮水平較低的學生,到了一個焦慮水平較高的班級,由於同化作用,他個人的焦慮水平也會相應提高,反之亦然。在課堂教學中,團體焦慮的表現形式是課堂氣氛,這是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和學生都能感覺到的。同一個教師給不同的班級上課,就會覺察出這個班的課堂氣氛比較嚴肅緊張,而那個班級的課堂氣氛卻是輕鬆活潑。這是不同班級不同程度的團體焦慮的反應。實際上,不僅一個班級能形成團體焦慮。就是任何一個團體也都有自己的團體焦慮。一個班級,一個年級,甚至一個學校都有自己不同於其他同類團體的焦慮水平。

在課堂教學中,不論是團體焦慮還是個體焦慮,都以三個不同層次的水平表現出來。第一層次的水平是低度焦慮,第二層次的水平是中度焦慮(適度焦慮),第三層次的水平是高度焦慮。不同層次水平的焦慮對課堂教學效果的影響是不同的。在不同的焦慮水平上,學生的學習效果也是不同的。

課堂教學過程是師生雙邊的活動過程。如果把它看成一個係統,它主要是由教師和學生兩個子係統組成。在這個係統中,教師控製學生。因為教師是知識信息的輸出者,學生是知識信息的接受者。但是,教師不能在這個大的係統中直接控製學生,他必須通過兩條通道來實現其控製。第一條通道是教師→教材→智力因素→學生,教材也就是教學內容,教師通過講授教學內容,輸出信息。學生通過其智力因素的積極工作來接受信息。也就是教師通過控製教學內容來控製學生的智力因素,進而達到控製學生的目的,學生智力因素的積極工作表現為認知活動的進行,把新的知識同化在原有的認知結構中。教師如果隻有這一條通道來控製學生,那不過是一個簡單的刺激——反應過程。因為學生智力因素的活動水平,是靠非智力因素的積極活動來配合的。所以,教師要通過第二條通道來控製學生,那就是教師→焦慮→非智力因素→學生。教師通過對班級團體焦慮的控製,來控製學生的個體焦慮。通過調解和控製不同水平的焦慮,來控製學生的非智力因素,調解學生的情緒、情感、注意水平和意誌水平。隻有學生的非智力因素達到最佳狀態,學生的智力因素才能達到最佳狀態。

1.首先要對自己的焦慮水平進行控製

在課堂教學中,一個班級團體焦慮和個體焦慮水平的高低首先是由教師的臨課狀態決定的,也就是說是由教師本人焦慮水平控製的。一個處於低度焦慮狀態的教師,就會在課堂教學中表現得不認真,不嚴肅,隻是講課本,而不注意學生的反應,不注意課堂情境的創立。這樣的教師,把自己和學生都當成是靜止的,機械的輸出輸入知識信息的機器,更不能遵循“教育的教育性原則”。這種帶有低度焦慮情緒的教師很難感染學生,學生也不願意聽他的課,課堂秩序也就很混亂。由於社會、家庭等多方麵的壓力,我們的教師(主要指中小學教師)的焦慮水平處於低度狀態的並不太多,更多的是處於高度狀態,尤其是重點學校的教師。這種高度焦慮使教師在課堂上神色嚴峻,語言尖刻,各種大小考試不斷,家庭作業越來越多,對學生在學習上的要求越來越高。有的教師在高度焦慮狀態下,甚至對個別學生進行體罰、挖苦,損傷個別同學的自尊心,提高了團體焦慮度。由於學生的升學率和教師的名譽、地位相連,這樣更使得教師焦慮度上升。導致了學生焦慮度的上升。一個優秀的教師,即使自己處於高度焦慮狀態,也要在課堂教學中嚴格控製自己,不使自己的焦慮表現出來。因為一個教師在課堂中的表情、行為、言語,甚至眼神都會影響學生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