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7章 填報誌願有學問(7)(1 / 2)

考生在填報誌願的時候,要抓住一切可能增加自己被錄取的機會。要量力而行地選報第一誌願,合理安排誌願順序,最好填上服從調劑誌願。還有一項提前錄取誌願也可以增加自己被錄取的機會,提前錄取誌願大多是軍校和一些比較特殊的學校,如前所述的中國青年政治學院。

(十)為什麼要慎重填報“服從調劑”

每年高考招生過程中,都有許多考生在誌願書上寫下冷冰冰的“不服從調劑”,使原本可以享受到的第二次被錄取機會從自己的手上丟掉;還有的考生雖然高考成績比較好,但是由於一表第一誌願選擇不夠慎重,第二、三誌願與第一誌願之間又沒有拉開檔次,且不服從調劑,檔案被退回、隻好參加二表院校的招生錄取。盡管年年都有人不斷告誡考生在填報誌願時最好填上“服從分配”或“服從調劑”,可每年仍然有很多人不重視這一點而吃了大苦頭。某一年河北省的錄取過程中,在省部委屬專科院校錄取結束後,有2000多名考生因沒填“服從分配”而退各地、市檔案室,而另有填寫“服從分配”的2000多名考生分別被誌願不足的院校錄取。雖然這僅僅是一省一年的情況,卻在曆年各地都不同程度地存在。

對於是否填寫“服從調劑”,家長和考生一定要慎重考慮,權衡利弊,三思而後行。根據我們的經驗和對學生的調查,發現很多學生其實在填報誌願的時候對於今後從事什麼樣的工作並不是有很明確的想法,而且從就業的情況看,許多大學畢業生所從事的也往往並不是其所學的專業。高等學校越來越向著培養學生全麵素質和綜合能力的方向發展,上什麼樣的學校,學什麼樣的專業,有時並不一定就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首先能不能上一所學校從而接受正規的高等教育。如果考生因為服從調劑而能夠被錄取,就總勝於沒有書念得好。因此我們建議考生及家長在可能的情況下盡量填寫“服從調劑”,有了這一條,就意味著在競爭中多了一份機會。

在填寫“服從”的時候也有一些技巧可尋;在誌願書的一表、二表和專科誌願的後麵都有“是否服從調劑”一欄。如果學生立誌要報考重點高校,那麼就可以隻在重點院校的誌願後麵填寫“服從”;如果考生不想報考某類型高校,也可以在服從的欄裏注明。就報考某一高校而言,還有一個對專業是否服從的問題,考生同樣可以在填寫服從的時候有所選擇,比如在報考某一綜合高校的時候,可以填寫“理工科專業服從”,這樣一般不會被錄取到理工科以外的其他專業。

盡管我們不讚成考生過於執著於某一高校或某一專業,但是在每年高考過程中這樣的情況都有所存在。他們的誌願書是否服從欄中一般都是空白。對於這樣的考生,我們覺得考生及家長如果有了自己堅定的選擇,也不是不可以,但是一定要在填報誌願時候就做好不論發生什麼情況都不後悔的思想準備。

(十一)萬無一失:還須注意一些什麼問題

在曆年的高考中,總有不少人會犯一些本可以避免的錯誤,而使自己痛失良機。所以,這裏列舉一些填報誌願中常見的問題,供準備參加高考的學生及家長借鑒。

1.仔細了解自己準備報考的學校和專業

由於條件的限製,很多考生在選擇學校和專業的時候,隻是根據招生學校的宣傳資料作決定,這是很不足取的。隨著競爭機製在教育係統中的推行,各大學在爭奪生源方麵竭盡全力;有人對自己學校的宣傳隻說好的地方,具有片麵性。有些學校把專業改進一個冠冕堂皇的名稱,對學生有很大的誤導,如有的學校把圖書館係改為信息管理係,有的考生沒有仔細考慮,便衝著“信息”和“管理”報考了,後來發現和自己頭腦中的概念相差極大,但後悔也來不及了。要了解學校和專業的詳細情況,最好的辦法是能夠親自到學校實地看看,和學校裏邊的大學生交流一下,因為他們最有發言權。如果不能親自到學校去,也要盡可能參加該校的谘詢活動,並可以通過寫信、打電話等方式直接詢問,切不可走馬觀花,隻看名稱和表麵文章。當然,對於名牌學校來說,大多都是貨真價實。

對於想報考的學校,不僅要知道錄取分數、招生人數和工作去向等問題,也要了解這個學校的師資力量、設備水平、學習風氣、學校的環境以及圖書館等情況,以免造成所報學校、專業與個人期望、愛好大相徑庭的問題。

2.家長要盡量尊重孩子的選擇

有些家長憑著自己的人生閱曆、見解及對孩子的期望而大包大攬,一定要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意誌填報誌願。更有甚者,有些家長不顧孩子的特長和理想,親自為孩子填寫誌願。結果很多考生因這種原因而進了他們並不喜歡的專業,很容易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如有一個想學金融的考生被父母強迫選擇了電子專業,學習上沒有興趣,上課聽不進去,在大一就留級了。還有人甚至因學習壓力造成精神崩潰,的一生帶來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