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考試的革新走向(1)(1 / 3)

一、教育部有關人士談高考

今年,在關於高考改革的熱門話題背景下,社會上對高考改革有不少猜測。

高考要改,究竟怎樣改?

教育部有關負責人指出:到現在為止,還沒有一個政府部門或者報刊提出來全國不要統考了。從國家教育部來講,態度很明確,全國的統一考試在現階段必須進行。或者說,以統考為主,是現階段的一個主要的辦法,還沒有別的辦法代替它;大家都不考了,推薦上大學,這個辦法在“文化大革命”當中試過了,證明不行。但考得很複雜,也不行。目前的考試還是一個很好的辦法,盡管有問題,但還不能取消。我們知道,自從1977年鄧小平同誌提出恢複高考以來;取得的最大成績主要是解決了社會公正問題。當然,現行高考也有很多弊端,如高考科目的設置對高中某些學科產生了一些負麵影響、隻看總分高低等。因此,要通過改革來完善目前的招生考試製度。

對於高考改革,有兩個問題要統一認識。一是我們反對應試教育,但不是反對考試。應試教育和考試是兩個概念。沒有教育測量,怎麼知道學生學到什麼水平、學校的教育水平怎樣?考試應當說是教育工作的一個重要環節,是提高教育質量和學生素質的一個重要手段。二是反對應試教育不等於說我們以前實施的都是應試教育,以前的工作都該否定了。應當說,我們以前執行的是黨的教育方針,應試教育是作為一種教育思想和一種教育方法而存在的。以前的確有一種片麵追求升學率的情況,我們反對的應是這種違反教育規律的做法,而不是說否定我們整個的教育方針和教育製度。

從現階段來講,“3+2”方案是社會上認為比較好的方案,對學校選拔學生來講也是有效的。所以首先明確一點,國家教育部現在還沒有準備改“3+2”方案,“3+2”方案肯定要穩定一段時間。高考科目改革的方向要堅持,但在步驟上要穩妥。堅持方向指的是,以後高中階段的9門文化課程,考哪幾門由高校來決定,這樣對中學教學少一些負麵影響。這個方法我們在上海已經開展試點幾年了。上海現在考4門,采用“3+1”方案,在錄取時可以兼報。這個工作要經過試點,摸索出經驗後再逐步推廣。

考試次數的問題,社會上議論較多,希望能改革一考定終身的狀況。有的同誌提出,1年可以考2次。歸納起來,大約有3種意見:第1種方案是,地方院校考1次,部委院校考1次。第2種方案是,專科考1次,本科考1次。第3種方案是,像考托福一樣,1年考2次,成績2年有效。這3種方案,從理論上分析都有一定道理,但細細考慮,一時要實行在操作上都有困難。所以要進一步探索,並經過試點才能搞出一個可行的考試方案來。

高校希望擴大招生錄取的自主權,但錄取自主權怎樣逐漸放給高校還要進行一些探討。例如,高考到了一定時候能否像托福考試一樣2年有效,然後學生去學校報告,錄取與否由學校決定。實行這種辦法需要建立配套措施,亦即隨著撥款製度、招生計劃體製、監督機製等配套機製的建立,逐步擴大高校的招生自主權。目前,上海在擴大高校錄取自主權和高考科目設置上進行了試點,也不斷地在總結經驗。但上海地域小,考生競爭不甚激烈,要推廣上海的做法,還有一些技術問題。

1997年本來要暫停保送,由於考慮到工作的延續性,師範、外語和試點班的保送不能停,所以後來國家教育部的質量還是好的,但也有一些問題。有的學校說,他們在入學後對保送生進行了一些測試,有五六個省的保送生不如高考進來的學生質量好。這當然要進行分析。也有人反映一些中學有弄虛作假的情況,有的還有違紀問題。從招辦的工作來說,不需要搞保送生,因為這樣做既勞民又傷財,花很大精力去做,大家意見還是很多。

當然,對於保送生,有的省也有些好做法,如湖南省規定應在劃定的56所重點中學中推薦,主要看平時成績,前8%的學生可獲推薦,會考成績在前5%的學生可進入保送,這樣就保證了質量。有的同誌建議,中學應根據國家教育部文件張榜公布保送條件和名單,這樣就可以減少弄虛作假問題的出現。所以保送生如果要繼續搞,就要進一步調查研究,製定嚴格的製度。

二、高瞻遠矚;高考試題改革態勢

當前,在推行素質教育的大背景下,如何正視素質教育與考試的關係,成為一個迫在眉睫的問題;正確處理好這個問題,直接關係到尋求高考改革思路、設計和完善高考改革框架。1997年9月在煙台舉行的全國中小學素質教育工作經驗交流會上,李嵐清副總理到會講話,在談到這個問題時指出,素質教育並不排斥一切考試,例如,普通高中畢業會考製度,要認真總結經驗,興利除弊,不斷完善;高校招生和考試的改革要加快步伐。原國家教委主任朱開軒同誌在“全麵貫徹教育方針積極推進素質教育”的講話中,全麵闡述了實施素質教育是我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客觀要求,應準確地理解和把握實施素質教育的涵義,以及關於全麵推進素質教育的主要政策和措施的考慮;在談到素質教育與考試的關係時,他指出:有的同誌認為,“應試教育”的核心在於存在方式,有考試必有應付考試的辦法,不取消考試,就無法擺脫“應試教育”的影響。朱開軒同誌強調,我們應當把作為具體方法的考試和作為指導思想的“應試教育”區別開來。素質教育反對把考試分數作為衡量學生成績的唯一標準,更反對把學生考試分數或升學率作為衡量教師、校長、學校工作業績的唯一標誌。素質教育不是不要考試,而是把考試作為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一種手段,要改革和完善考試的內容和方法,改進和完善教育評價的製度。科學的考試和測試製度,將有助於弱化“應試教育”的傾向,對推進素質教育起積極的導向作用。要努力使義務教育階段的九年成為一個完整的階段,中間再沒有間斷。高考改革一直在進行之中,要進一步推進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