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的概述
一、教育科研的概念
科學研究是人們有意識、有目的、有計劃地主動探索自然界客觀規律的一種特殊認識與實踐活動。它通過各種科學方法,遵循科學的認識過程,係統收集豐富的事實材料加以分析,揭示客觀事物的本質及其運動變化規律。
科學研究既是認識活動,又是實踐活動。進行科學研究要收集豐富的事實材料,不能憑主觀臆斷、不能坐而論道、不能隻是“淺談”;要有研究的問題,要收集信息、評價信息,從而認識問題的本質及其規律,還要有答案,即研究結論。關於教育科研有以下幾種不同觀點:
1.教育科研即教育科學研究
(1)教育科學的研究科學。研究科學,是由一係列概念、判斷構成的有嚴密邏輯性的包含規律性知識的理論體係,是人類認識世界的成果。教育科學,是正確反映教育領域客觀事物的關係和規律的知識體係,是人類教育實踐經驗的總結和概括,隨著教育實踐的發展不斷發展。知識不一定是科學的,但科學必然是正確的知識,二者的根本區別在於能否為實證性方法所證明。任何一種知識要想成為一門科學,必須具備兩個特性:①實證性。即目前或將來可以通過某種手段,使其能夠被現實證明是存在的或正確的。②組織性、係統性。沒有內在邏輯聯係的雜亂無章的知識不能稱之為科學。
(2)對教育的科學研究。科學研究,是指係統地收集和評價信息的探索過程,進行科學研究的目的在於認識要研究的問題的本質及其規律,從而得到解決問題的答案。答案可分為基礎研究中的抽象答案和應用研究中的具體答案兩大類。科學研究是人們有意識、有目的、有計劃地主動探索自然界客觀規律性的一種特殊的認識與實踐活動。科學研究要通過各種科學方法,遵循科學的認識過程,根據對收集的事實材料的分析,揭示客觀事物的本質及其運動變化規律。
2.教育科研即教育研究
教育研究是對完整教育活動的全麵探究和追問。
(1)教育研究在現實教學與生活中具體體現為:①科學研究與人文研究是兩種範式的研究;②用實驗、測量、統計確認的事實作為研究對象,符合科學範式,而人的思想、精神,不是事實的存在,應排除在科學範式之外;③教育的一些結果不具有普遍性;④教育研究要考慮倫理和道德的關係;⑤教育研究很難做到沒有主觀的價值判斷;⑥教育實驗不大可能重複;⑦精確量表很難獲得;⑧研究者和被研究者的關係。
(2)教育科學研究的要素。概括起來說,教育科學研究要具備三個要素,即客觀事實、科學理論、方法技術。教育科學研究不能憑直覺,不能靠權威,更不能按習慣,要學習教育科學研究方法,用科學的方法有意識、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研究。
二、教育科研的意義
開展教育科研對教育質量的提高、教師自身的發展都有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現在:
1.開展教育科研,是推動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需要教育改革牽涉的問題十分廣泛,諸如教育思想、教育體製、教育結構、教育內容和方法等,急需從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給出正確的回答和有效的解決措施。大力開展教育科研活動是為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教育體係提出科學依據的源泉,是引導教育改革與實踐深化的動力,必須認真抓好。
2.開展教育科研,是全麵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需要教育科學是涉及學校所有學科的科學。教育科研成果是教育規律的表現,一旦被廣大教育工作者所掌握,就可以變成提高教育質量的巨大的現實力量。
3.開展教育科研,是教育決策科學化的需要
決策科學化就是運用科學的方法和手段,遵循科學的程序進行決策。現代社會經濟、政治、教育、信息日益社會化,隻靠單一的學科知識,憑老經驗,按“老皇曆”辦,是難以奏效的。教育科研以其綜合的知識體係和科學的研究方法,幫助人們觀察分析複雜多變的教育現象,並對它作出符合教育規律的鑒別、判斷和預測,具有促進領導職能的轉變和教育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的功能。
4.開展教育科研,是提高教師素質的需要
古今中外教育曆史的發展證明,著名的教育家都是從教育實踐者中發展而來的。如我國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黃炎培、陳鶴琴,當代有魏書生、馬蕊蘭、趙潤等著名實驗教師,都是在自己的實踐工作中邊實驗、邊總結、邊研究取得成果的。與教育教學工作實際緊密結合的教育科研是造就有作為的教育家和提高廣大教師素質的熔爐。
5.開展教育科研,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需要
素質教育對學校各項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學校必須有全麵育人的辦學理念和全麵育人的相應舉措。教育科研是學校實現“跨越式”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的根本原因,是學校發展的增長點,是推動學校發展的動力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