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死去的小孩(1 / 1)

說起盜墓者,民國時期頗多。

幹盜墓勾當的人可分為兩種,一種是官盜,像漢末的董卓、最專業的盜墓者曹操,五代時期的溫韜,到民國時的孫殿英等,都在盜墓這一方麵很有成就,他們往往動用大批士兵,明火執杖地大幹;不怕傷害墓主,也沒有任何的忌諱,這種盜墓形式往往是倒賣充當軍火,增加軍事實力。

還有一種是民盜,分布各地,人數眾多,都是偷偷摸摸地進行,挖開墓室、棺材,從中取出隨葬的財物珍寶,大發橫財。他們多集中在古墓葬較多的地方,如河南洛陽地區、陝西關中、湖南長沙周邊一帶等地。這些專職盜墓者在解放前一般是兩個人合夥,多人結成團夥的是少數,一個人單獨幹的更少,原因很簡單,一個人顧不過來,而兩個人可以分工合作:開始時一個人挖洞,另一個人清土,同時望風;以後一個挖進墓室,另一個人在上麵接取坑土和隨葬品。這兩人多為有血緣親戚關係(要好的朋友也很多),但奇怪的是父子關係的較少,這也許是幹盜墓這營生畢竟見不得人,老子即便幹上這個不光彩的勾當,也要維持做父親的形象,不好意思拉上兒子一塊幹,做兒子的後來發現了也裝著不知道。兩人合夥為什麼要找有血緣的親戚呢?

就是說,洞下的人把活幹完將財物都傳遞上去了,他就會拍拍巴掌或拉拉繩子,示意洞口的人把他拉上去。

如果洞口的人見財起意,當洞下人快上來時猛一鬆繩子,洞下的人冷不防從四五米以上的距離跌下去,骨折、受傷動彈不得,洞口的人又趕緊把提上來的坑土向洞下灌埋,下麵的人必死無疑。

這些人長期以盜墓為職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善於偽裝掩人耳目,並有對付墓內防盜機關的一套辦法。他們在確定盜掘目標後,如果小墓不須費多大功夫,用幾個晚上挖開,速戰速決,取出隨葬品走人。如是大中型墓葬,便采取以下幾種辦法:

一是以開荒種地為名,在墓葬周圍種上玉米、高粱等高稈作物,以青紗帳掩蓋其一兩個月的盜掘活動。

二是在墓邊蓋間房子掩人耳目,然後從屋內挖地道通向墓室,從外麵看不出什麼問題,而墓內早被洗劫一空了。

三是在古墓邊修一假墳時暗中掘一地道,通入古墓內盜取財物。

這些人盜完墓就販賣給外國人,以致中國古物損失嚴重。

像爺爺故事中的那個盜墓賊,可能是因為家中迫於生計,才冒死去做這些事情,一般是膽子比較大的,大墓一個人幹不動,就會特別關注村中大戶人家死人的消息,以便尾隨其後,到晚上進行偷盜計劃。想必是淒慘的月光下,這個盜墓賊心中本是忐忑不安,如是這樣的驚嚇,換成誰都會變得像這般孫子一樣了。

爺爺當時也挺理智的,他知道這個盜墓賊已經盜墓到了一半,不順手牽羊怎麼對得住自己呢?

於是他平緩了下呼吸,借著皎潔的月光,眼睛像墓地中瞥了一下。這一看不要緊,他隻覺得兩眼發暈,心神不寧。

那紫檀木裏躺著一名看似7,8歲的小孩。慘淡的月光照在他的臉上,變得更加煞白靈異。小孩那半閉的眼睛好像馬上就會瞪得炯圓。這回爺爺真的嚇尿了,他兩腿忽地軟了下去,嚇得跑不動了。

淒淒的風聲在他耳邊呼嘯而過,一座座土墳鱗次櫛比地排列在那裏,歪歪斜斜的墓碑像一個個冤鬼半斜著的死腦袋,怨念地盯著他。爺爺想想這世上無鬼神之說,我又何必如此膽怯?先撈一手再說,他又振作了心神,腎虛似的歪歪扭扭地爬了起來。他向棺材中又一瞧,猛地發現小孩的手中拿著一本書籍,類似古書的樣子。爺爺即刻來了精神,在好奇心的驅使下,他緩緩地走向那死去的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