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充滿變革的時代,是主動順應發展,積極迎接變革,進而引領變革;還是消極等待,被形勢所改變,這是不同的教育工作者的不同的價值選擇。可以想象,任何有時代敏感度和社會責任感的老師,都會選擇前者。畢竟,教育活動是社會活動的一部分,受製於社會發展的現狀,同時又引領社會發展。當今的社會,是信息化社會,數字化時代。據預測,2017年,無線WIFI將覆蓋到每個人。
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在2012年9月《全國教育信息化工作電視電話會議的講話》中指出:教育信息化正是在全球信息化的大背景下產生的,信息技術的全麵滲透深刻影響著教育理念、模式和走向,教育發展必須適應信息化時代的特征。在教育大國向教育強國邁進的進程中,加快教育信息化既是事關教育全局的戰略選擇,也是破解教育熱點難點問題的緊迫任務……中國曾數次與科技革命失之交臂,今天麵對信息化的戰略機遇,我們再也不能坐失良機!
信息化和大數據已經改變了人們的工作、生活和交流方式,改變了商業運營模式,改變了知識生產方式等。教育成了最後一塊待開墾的領地。不能忘記,教育的首要目的,是要讓孩子適應當今和未來生活的要求,能在社會競爭中立足和生存。在信息化的時代,培養孩子的信息技術素養,在繁雜的信息中有效選擇信息、分析信息和應用信息,本身就是教育應有的職責。如果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拒絕學生接觸教育信息技術,也是對孩子未來生活不負責任的表現。
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如果教育工作者拒絕信息技術對教育的影響,不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優勢來變革當今教育中的不當之處,是注定要被時代淘汰的。
慕課與翻轉課堂是機遇,更是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