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慕課”從2011年秋天開始,在世界各地以燎原之勢席卷而來。這場由哈佛、斯坦福、麻省理工等世界頂尖名校掀起的教育風暴震動了整個高等教育界,引發了各界的密切關注,喚起了對教學模式的重新審視,標誌著教育開始真正走出工業文明,步入數字化時代。無獨有偶,在基礎教育界,借助於數字化技術,一場以“翻轉課堂”為手段的變革也迅速地到來。“慕課”與“翻轉課堂”的有機結合,正形成一場自班級授課製度以來基礎教育領域最大的革命。
信息化和大數據技術已經改變了人類知識獲取與生產的方式,改變了人們日常交流的方式,也改變了商業運營的方式。信息化和大數據幾乎改變了人們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各個方麵。然而,遺憾的是,至今為止,學校教育卻變化不多。努力推動教育信息化,充分利用信息化和大數據的技術優勢,提升教育公平和質量,讓優質教育資源全民共享,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提升學校教育教學和管理效益,已成為教育改革的必然趨勢。
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在2012年9月《全國教育信息化工作電視電話會議的講話》中指出:“當前,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在著手布局信息化,力圖搶占未來發展的戰略製高點。信息化能力已經成為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綜合實力的重要標誌。誰在信息化潮流中落伍,誰就會被時代所淘汰。”
華東師範大學以服務我國基礎教育和教師教育改革與發展為己任,為推動我國基礎教育和教師教育慕課建設和翻轉課堂實施,於2013年8月成立了國際慕課研究中心。中心自成立以來,先後組建了全國小學、初中和高中的C20慕課聯盟,來自清華大學附中、華東師大二附中等20餘所高中,杭州育才中學、上海文來初中等20餘所初中,華東師範大學附屬小學、南京遊府西街小學等20餘所小學分別加入了C20慕課聯盟(高中)、C20慕課聯盟(初中)與C20慕課聯盟(小學)。
此外,華東師範大學慕課中心自2013年9月以來,先後在深圳、青島、杭州、溫州、鎮江、上海、濟南、南京等地召開了多次聯盟學校的慕課建設與翻轉課堂教學觀摩研討會和培訓會,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中小學校長和教師對這一教學模式的研究表現出了高度熱情。當然,在這一過程中,他們也提出了不少問題,十分期盼研究工作者能給予理論上的幫助。本書正是應他們的要求而編寫的,在總結他們實踐經驗的基礎上,試圖回答他們在實踐中的一些困惑。
二
“慕課”無疑是一舶來品,它起源於加拿大,在美國突發,以後又風行於澳大利亞、新加坡、印度等國家和地區。中國的基礎教育有著自己鮮明的特點,因而,服務於中國基礎教育的慕課也一定有著自己本土化的特色。C20慕課聯盟從成立的那天開始就認真地在思考這一問題,並在實踐中總結出了以下幾個方麵:
(一)基於係統設計的碎片化學習方式
在西方,一般並沒有一個組織者對課程進行頂層設計。起先,它隻是一些熱心教育的人士,或者在一些領域頂尖的專家為傳播該領域的知識而提供的“誌願者”服務。
在中國,由於中小學的課程主要是以教學目標或課程標準為基礎的,並且我國基礎教育“慕課”在一開始就與“翻轉課堂”的理念聯係在一起,形成了以微視頻為載體的“慕課+翻轉課堂”的先學後教的模式,已經走出了微視頻僅僅在於提供課下或課後輔導的角色。因而,在提供碎片化知識的同時,讓教師與孩子共同理解這些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係就顯得尤為重要。這一模式,我們把它稱為“基於係統設計的碎片化學習方式”。這一方式的特點就在於它緊扣教學目標,始終圍繞課程標準。借助於“係統設計”,老師們希望學生能夠更準確地把握知識與知識之間的關係,厘清學科的知識結構,使學習變得更有意義。“基於係統設計的碎片化學習方式”與純粹的碎片化的學習會有諸多不同,因而,它在結構形態上與西方的基礎教育慕課會有一定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