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立是一個大家耳熟能詳的詞語,但是具體到什麼是自立、如何培養自立等涉及自立概念的基本問題上,不同的人則會有不同的看法。其中不少人會把自立等同於獨立、自主,或者是將之與自強、自尊、自信等概念混淆起來。
這是一個有趣的現象,一個大家非常熟悉的概念,深究起來卻發現並不簡單。不僅一般大眾對於自立概念莫衷一是,而且進一步查閱文獻可以發現,雖然自立被作為重要的教育目標,例如在國家課程標準中就將自立作為學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內容和教育目標。但是自立這一概念本身卻似乎並沒有被深入研究過,特別是在心理學領域還未查到對此概念有過專門的研究。
好在黃希庭先生(我的碩士學位論文和博士學位論文的指導老師)發現了這一概念的獨特價值,並把它作為先生建構的以“四自”為基礎的健全人格理論中的重要人格因素之一。之後,黃先生帶領著他的團隊對自立概念進行了不少探索。很有幸,我成了這個團隊中的一員,並在黃先生的指導和幫助下,就自立問題進行了一係列的探索,也就有了本書的雛形。
本書的內容其實是我從攻讀碩士研究生以來針對自立問題的係列研究的一個整合,其中相當的內容來自我的博士論文。同時,本書的多數內容也是從已經發表的論文修訂而來,具體情況在相應部分均有說明。因此,本書得以麵世首先得感謝我的授業恩師黃希庭教授的諄諄教誨和大力扶持。其次,本書的一些內容其實也並非是我一個人獨立完成,黃先生、我的同門以及我的學生在相應部分亦有貢獻,這在本書的相關部分亦有交代,在此對他們一並表示感謝。再次,本書的完成也得益於一些課題的資助,這些課題包括黃先生主持的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中國心理健康服務體係現狀及對策研究(批準號:05JZD00031)”和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2002-2003年度重大項目立項課題“兒童青少年健全人格養成教育研究(項目批準號:02JAZJDXLX001)”以及我自己主持的西南大學重慶市重點文科研究基地2007年度研究項目西南大學博士基金(項目批準號:SWUB200638)。我還必須要感謝我的妻子萬黎女士以及我的父母、親朋對我的大力支持!
自立作為我國的民族精神之一,有著博大精深的內涵和寬泛的外延。不過,這樣的概念對於科學心理學的研究卻並不利。因此,通過對古今學者對自立概念認識的係統梳理,我們試圖從心理學角度將自立這一傳統的、模糊的概念科學化、明確化,把自立主要劃分為領域自立和自立人格兩個方麵,並在自立人格方麵從事了相對較多的研究。通過對比和區分西方類似的概念例如獨立和自主,明確了自立概念的特點和實質,使自立概念有了單獨存在的價值。最後,在對自立基本理論問題研究的基礎上,通過全麵總結目前國內自立培養的方法、內容和途徑,並在借鑒西方自主支持的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了自立培養的原則、框架和方法。
通過對自立問題的研究,讓我深切感受到了從事本土人格概念研究的艱辛和困難,因為這無異於提出一個新的人格概念和人格理論,並要用科學客觀的材料予以證實,其研究的困難和風險都極大。同時,我也感受到了這項工作的重要性和獨特價值。我國的人格心理學研究隻有得出了自己的原創性成果才能更好地在世界上立足,也才能更好地認識與關照中國人的心靈,更好地為解決中國人的心理問題服務。
雖然艱難,但是中國化的人格心理學研究正在轟轟烈烈地開展,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必會產生出大批高水平的成果。這裏呈現給讀者的僅僅是一個粗糙的前期探索,如果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筆者就心滿意足了。由於作者水平有限,書中定然有不少錯誤和疏漏,歡迎批評指正!
夏淩翔
2010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