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集體研究的成果,包括中國國際廣播電台、中國傳媒大學的教師和博士生共8人參與了本書的寫作。其中劉笑盈撰寫了本書的導論和第一章,張聰撰寫了的第二、三章,王俊燕撰寫了第四章的第一、三、四節,楊楊撰寫了第四章的第二、七、八節,何蘭撰寫了第四章的第五、六節,唐艾華撰寫了第五章的第一、二、三、五節,張煥萍撰寫了第五章的第四節和第六章的第一、二節,鄭利鋒撰寫了第六章的第三、四節。劉笑盈負責本書一、二、三、五、六章的審稿,何蘭負責第四章審稿,最後張煥萍擔任校對,由劉笑盈負責全書的審定和統稿。
當然,由於時間短和水平有限,本書的缺陷難以避免。例如論述比較多,但是分析略顯不足;另外,由於篇幅的限製,本書的許多說法缺乏足夠的論證,一些觀點也可能不夠全麵、完整;同時,由於是多人撰寫,本書在具體的體例和寫作風格方麵也存在一些差異,這些都是需要讀者在閱讀中加以注意的,真誠地歡迎讀者提出批評。
英國著名的曆史學家科林伍德曾經說過一句名言,“曆史的價值就在於它告訴我們人做了什麼,從而告訴我們人是什麼。”學習國際傳播的曆史意義也就在於此。通過這一課程,我們可以加深對國際傳播的理解,從而更好地服務我們的時代、我們的國家。
劉笑盈
2010年11月1日於朝陽區定福莊